第七次潮汐的余波扫过断崖时,姬无道终于看清了那道刻在识海深处的星图。
寒潭中汲取的星髓寒玉正在气海穴缓缓旋转,每一转都带起细密的霜纹,那些前世参不透的《太虚引气诀》奥义,此刻竟如雪落青岩般清晰可辨。
"原来灵气从未消失。
"他贴着岩缝疾行,指尖拂过布满裂痕的山壁。
那些被修士们称作"天罡死穴"的裂隙里,正渗出萤火般的青色光粒——这是《九域志》里记载的"地脉初啼",灵气复苏的前兆。
身后突然传来金玉相击之声。
姬无道侧身滚入石罅,看见三道剑光掠过方才站立之处。
执剑者皆着月白绡衣,领口绣着三枚银星,正是天枢阁内门弟子的标志。
"圣体当入天枢。
"为首女子声如冰泉,剑尖在空中划出北斗阵纹,"阁下可知,玄阴圣体若无人指点..."话音未落,整座山体突然剧烈震颤。
姬无道怀中的星髓寒玉发出嗡鸣,那些渗入岩层的灵气光粒突然倒卷而回,在他周身形成漩涡。
恍惚间,他看见千里外的云层中裂开七十二道金线——对应《天衍录》所述的"周天星锁"。
"天罡三十六,地煞七十二。
"他喃喃自语,前世在图书馆古籍堆里翻烂的残卷突然鲜活起来,"原来所谓末法时代,不过是..."轰然巨响打断思绪。
百丈外的古松突然拦腰折断,树芯处迸射出耀目青光。
姬无道瞳孔微缩,那截断木年轮竟呈现完美的九宫格纹路,中心嵌着枚鸽卵大小的碧玉。
"甲木之精!
"后方传来惊呼,"快结阵!
"但姬无道比所有人都快。
星髓寒玉感应到木灵之气,竟牵引着他凌空踏出七步。
这步伐暗合北斗方位,每步落下都在岩面凝出霜花。
当他握住碧玉的刹那,整座山林的灵气突然沸腾。
异变陡生。
碧玉中窜出万千青丝,瞬息间织成穹顶。
被困其中的天枢弟子挥剑劈砍,剑气却被青丝吞噬。
姬无道却觉通体舒泰,那些青丝触到星髓寒玉便化作暖流,在经脉中游走时竟自动运转周天。
"这是...古修士的灌顶之术?
"他内视丹田,发现气海穴中除了旋转的星髓寒玉,又多出一株青莲虚影。
莲瓣开合间,竟将周遭灵气提纯百倍。
突然,识海中的星图剧烈闪烁。
姬无道福至心灵,咬破指尖在虚空画出三道血符。
这是前世在博物馆拓印的"三才遁形符",此刻以灵力为引,竟真在空中撕开裂缝。
"休走!
"白须老者的怒喝自云端传来,但遁入裂缝的姬无道己窥见惊人真相——所谓三十六天罡穴,竟是悬浮在九重天外的青铜巨鼎。
鼎身刻满太古铭文,此刻正随着灵气复苏缓缓倾斜。
**三日后·无名荒谷**姬无道凝视着掌心悬浮的冰火双旋。
左手的冰旋由星髓寒玉所化,右手的火旋则来自昨日在火山所得的地心炎精。
两者相斥相生,竟在丹田形成微缩的太极图。
"道生一,一生二。
"他想起昨夜参悟的《两仪经》,"原来上古修士所谓筑基,是要在气海构筑小周天。
"突然,怀中某物发烫。
取出看时,正是穿越时随身携带的残破玉佩。
此刻这枚刻着"姬"字的古玉正泛着血光,玉中那道裂纹竟缓缓游动,最终指向西北方。
地平线处,七十二道紫气冲天而起。
姬无道运转目力,看见紫气源头矗立着参天石柱,柱身缠绕的锁链正在寸寸断裂——正是《九域志》记载的"地煞封魔柱"。
"潮生之始,万法重开。
"他踏风而起,星髓寒玉在足底凝出冰阶。
残阳如血,映照着荒原上陆续显现的古老遗迹。
妖兽的嘶吼自地底传来,而九天之上,青铜巨鼎倾斜的角度又增一分。
当第一缕月光照在封魔柱顶时,姬无道看见了那个改变玄黄界命运的存在:柱顶封印的并非魔物,而是一卷用星辰织就的书简。
书简展开的刹那,他识海中的星图突然补全了最后三笔。
"太虚星枢,原来这才是你的名字。
"风起云涌间,三十六个天罡穴同时轰鸣。
姬无道不知道,当他触及星枢书简时,九重天外的青铜鼎突然停滞——这个被古修士设定好的灵气复苏进程,出现了第一个变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