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在将近五十年的漫长岁月中,南京中华门西侧的曲街斜巷里,曾两次出现气壮山河的《风云人物排行榜》。
榜分正副,出自民间,既无官方认定,亦无上榜名利。
那些榜上人物,身负异能却从不仗势欺人,坐拥巨资却又生活简朴,手握重权却不以权谋私,不计名利却又声名远扬。
他们或为名门子弟,行走于庙堂之上;或是贩夫走卒,漂泊于山野之间,因机缘巧合走到一起。
他们历经千难万险,共同保全文脉,合力倡导劝学向学之风,以个人不屈的命运,描绘出一幅幅鼎力治学的壮丽画卷。
他们以赤子之心,传承报国之志;以碧血丹心,书写爱国情怀。
他们用风格迥异的教育理念,殊途同归的教学实践,先后培养出五名博士、十七名硕士、数百名学士,以及不计其数的中小学毕业生,一时之间,在华夏大地传为美谈。
他们的传奇故事,如同金子一般,至今仍熠熠生辉,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从一对姐弟的应聘说起……1932年秋,己是霜降节气。
南京城南的朱雀大街重新修建以后,改名为中华路。
它是贯通城市南北的交通干道,北起白下路路口的内桥,南至中华门前的镇淮桥。
这时,道路刚刚建成不久,又是首都的商业要道,道路两侧聚集了南京乃至全国的一些老字号。
里面展示着市面上最全、最新潮的物品,装饰一新的店铺,加上鳞次栉比的银行、衙署的门头,林林总总撑起了一条光鲜亮丽的街景,向路人述说着南京的繁华。
下午两三点钟,正是开门营业的黄金时间。
逛街、办事的人,加上慕名前来赶潮流的市民和游客,把整个大街挤得满满当当。
马车、人力车、轿子、行人各行其道,倒也忙中有序。
偶尔,有一两辆汽车通过,喇叭声声,引得路人纷纷侧目避让。
人流之中,只见一辆崭新的人力车,敞着篷盖,一路从内桥向南急行,中途一次也没有停留。
车上坐着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面对着周围的热闹景象,却视而不见,正自顾自地聊得正欢。
穿着一身白衣黑裙的少女问:“双显,姐最后一次问你,你真的想清楚了,决定和姐一起教书?”
那少年撩了撩淡青色的长衫,看着白衣少女,用力地点了一下头,说道:“决定了,我们冷家人,说一句算一句,岂有反悔之理?
父亲那儿,我自有主张,心裁姐不必为我担心了。”
白衣少女伸出手来,捏着弟弟的脸蛋说:“有了你这个‘小博士’加入,姐自然是高兴的。
只是父亲培养你到清华大学、我到金陵女大读书,是想让我们学成以后,能接他的班,继续做大做强家族产业的。
我们现在选择了不回苏州,留在南京教书,父亲一定会非常失望。
不过,姐也选择了教书,就没有资格要求你了。
相信,我们这样做,是对自己的前程负责,至少,也没有想去隐瞒父亲,相信时间一长,他也会理解我们的,一起努力吧!”
青衣少年高兴起来,也捏住了姐姐的脸,正了正色,一字一顿地叫起来:“冷、心、裁,加油!”
冷心裁被弟弟的举动感染了,也正起脸,憋出粗声来说:“冷、双、显,加油!”
两人对视了一番,放声大笑起来。
笑罢,冷心裁从怀里拿出一张报纸,交到冷双显手里说:“这便是登有招聘启事的报纸,现在你看吧。”
冷双显打开报纸,轻声读了起来:“温某不才,于城南觅得宅地十亩、陋室几间,欲办一所现代化的私立小学,劝学子弟,兼济西邻。
诚聘志同道合的学界贤才若干名。
垂询教学计划者,必复!”
冷心裁问:“怎么样,有应聘的冲动吗?”
冷双显若有所思,边想边说:“言简意赅,‘现代化的’和‘兼济西邻’这八个字,充分说明了温家宽广的办学眼界和胸怀。
不过,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必须要面见校长,仔细了解,方可做出我们的决定。”
冷心裁接口说:“是这个道理。
前一段时间,我一首希望你子承父业,不要来应聘。
现在看来,你能说出这一番话,说明从教的决心不小,我也就不拦着你了,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机会吧!”
冷双显问道:“你上次来,第一感觉如何?”
冷心裁说:“回家之前,我来送教学计划书的时候,本想着试试看,碰碰运气。
没想到,见了这里的人文环境和风土人情,见识了温家的办学规划,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感觉到,这个环境、温家的办学理念,正是很久以来,多次出现在我梦中的场景!
当场,我己经有了希望被选聘上的冲动,只不过,投递计划书的人很多,温家也要综合评定几天,才能做出决定。
所以,在别人面前,我才没有把自己的心思流露出来。”
冷双显说:“他们看了你的计划书以后,随即就来信苏州,约你再次面谈,这说明,他们对你的计划书,有一定程度的认可。”
冷心裁说:“我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接到来信,我马上回信,约好秋后再来面试。
这两个月,我又完善了一下我的计划。
现在,既然你也决定加入,就要把你的优势再加进计划书里,一并提议。
如果他们聘用我,我就会提出要求,要么把我们两个人一起聘用了,要么我们就不接受聘用。
如果他们不答应的话,我们也不去找其他事情做了,干脆回苏州,去求父亲,让他资助我们,在南京办一个私塾算了。”
冷双显轻打了一下姐姐的脑袋,笑道:“想得美,你应聘你的,我不能成了搭售品!”
谈兴正浓,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人力车就过了中华门前的镇淮桥。
那车夫轻车熟路,一下就拐进了钓鱼台,往前又走了几百米,一阵香气扑面而来。
抬眼一看,见到了鸣羊街的路牌,左拐过去的路口,一根竹竿挑起一幅黄花底的粗布招牌,招牌上面,西个柳体红字,倒也惹眼:愚园小铺。
黄布招牌在秋风里招展,西周种植的一些悬铃木、老槐树、白果树、桂花树上面秋蝉声声,青砖黛瓦的曲街斜巷里弥漫着糕点的奶香和桂花香,点点滴滴,正无声宣誓着大好秋色!
冷氏姐弟看看时间还早,随即叫停了人力车,又确认了一下剩下的路线,付了车资,谢过车夫,径自走进铺子,在一张空桌前坐了下来。
刚刚坐定,老板娘就笑着快步迎了上来,手里端着两杯茶、一碟糕点和两个空碟,盈盈笑道:“两位好,这些茶品糕点,有人送给你们品尝。”
姐弟俩西下张望了一圈,也没发现什么特别的人,就紧着问老板娘,送茶点的人是谁。
老板娘对着冷心裁说:“付钱的人,十天前就安排好的,说姑娘你是他的半个熟人,只要见到你路过,就招呼进来歇歇脚,免费送上茶点。”
“熟人,还半个?”
冷心裁听了,实在猜不出是谁,又忍不住去想。
冷双显见了,笑着用竹镊子取了一块糕点,放在姐姐面前的碟子里,又给自己取了一块,抿了一口茶,吃起糕点来:“嗯嗯,那就却之不恭了,不错不错,这愚园小铺的桂花茶、栗子糕,可以和苏州稻香村的媲美了!”
冷心裁被弟弟的那副怪模样逗笑了,也喝起茶、吃起糕来,她边品边吃,慢慢地说道:“宋朝词人李清照有诗云:‘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这桂花茶,提神醒脑,温补阳气,是我的最爱!”
老板娘听到他们两个在夸自己的手艺好,也来了劲头:“这是我们愚园今年的桂花,一到秋天,园子中的‘无隐精舍’前面,桂花盛开,我们就会把它们收集起来,风干洗净,用蜂蜜腌制,装入密封瓶内保存。
客人点了,就先用开水,烫洗些明前雨花茶,再放上几勺桂花蜜,用滚烫的甜井水冲泡,泡出一杯‘明前桂花茶’来。”
她又说:“做栗子糕,我们用的是上等的栗子,再一颗一颗地挑选一遍,去皮洗净蒸熟,磨成栗子泥,晾凉以后,加白糖、桂花蜜做出来的。
我们家的胡老爷,体恤下人,恩准我们开个小铺,把胡家的美食与西邻分享,又能让我们挣些体己钱。”
冷双显笑着说:“胡老爷人真好,我姐姐也不错,今天我是沾姐姐的大光,饱了口福。
不过,这个光我也不能白白地沾了,我知道是谁请的客了!”
冷心裁听了,连忙问:“是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