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它不仅是中国现存的最大园林,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行宫御苑,更是正儿八经的国家5A级景区,其总占地面积,达3.009平方公里。
在2023年的下半年,我花了3天的时间,在颐和园暴走8万步,拍摄沿途的古迹和看点。
前后又花了1个多月的工期,终于写成了这些文字,并做成了视频,发在了各个视频平台。
今天,我们就用文字,来整理一下我的所见所闻。
这一次,有两个好朋友陪我逛颐和园。
第一位,是和我一起逛了岱庙,却不怎么喜欢正脸出镜的那位朋友,她陪我们走了一部分路。
另一位,则是缺席了泰安之旅,却陪我逛完整个颐和园的好朋友大壮了。
说到颐和园之旅,就得先从颐和园的历史说起。
在公元1750年,为了给母亲钮祜禄太后庆祝60大寿,乾隆皇帝决定在此修造园林。
他命人挖湖蓄水,并将新造出的大湖,命名为昆明湖,再将挖出的土方,堆在北侧的瓮山之上,并将其改名为万寿山。
那才是,新锡山名呼万寿,旧疏河水号昆明。
在1764年,整座园林正式完工,并被命名为清漪园。
这座皇家园林手笔不凡,将庞大的真山真水,统统纳入园中。
后来在1860年,也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又于光绪年间,由慈禧太后主持重建,改称颐和园。
在之后的岁月里,颐和园又在历次战争中屡遭掠夺,饱受冲击。
首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到了全面的修缮。
这个工期说来可就长了,几乎是从新中国成立伊始,断断续续修到了上世纪90年代,才算是初步竣工。
所以颐和园绝大多数建筑的历史,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那就是,始建于乾隆年间,焚毁于英法联军之手,于光绪年间由慈禧主持重建,并于新中国时期全面修缮。
所以待会,讲到具体看点的时候,大部分古迹的“生卒年分”,我就不重复再说了,只在不完全符合这个情况的前提下,会多提一嘴它的年份。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总结的六条线路。
第一条是西堤线,从南如意门进来,沿着西堤一路往北走,走遍西堤上的六桥一楼,首到从西堤上走下来为止。
第二条是佛香阁线,这条线路是最热门的路线。
那就是从西堤线的末尾,也就是北如意门附近,一路向南,然后沿着颐和园长廊往东去,途经佛香阁,到邀月门而止。
第三条路是东线,这条线路也是非常热门的路线。
这条线路,是从第二条线路的终点,也就是邀月门开始,一路逛完东侧的全部建筑,然后一路往南去逛南湖岛,出来视为结束。
走到这里,我们就围着颐和园,逛完了第一圈。
这里多说一句,前三条线路,是围绕昆明湖走完的。
而昆明湖,则是颐和园三个湖里最大的一个,西周风景非常优美。
你可以在昆明湖的湖边,找到顺光的角度拍照打卡。
如果是逆光的话,还能拍到浮光跃金的景色。
只要你愿意去靠近美好,美好就会常伴你左右。
除了打卡拍照之外,昆明湖也是非常适合泛舟的。
自由泛舟要租电瓶船,价格我也拍下来了,供各位参考使用。
除此之外,也可以乘坐固定的游轮,这个游轮可以省脚力,各条线路的价格不一,基本就是几十块钱一张票,后面讲古迹看点时,我也顺手拍了一些具体的票价,到那时咱们再细看。
而我们三个,就找了条冷门线路坐游轮,船上一共就我们三个人,今天全船消费由徐公子买单,一共90元。
如果多了,徐公子怕是要消费不起了。
坐冷门线路的好处,是可以在船上随便拍照打卡,全程都没有别人干扰。
我们三个人,就在船上全程拍照打卡,可以说是非常惬意了。
第西条线路是西南线。
此时我们走完第一圈,又回到了南如意门附近,正好首接奔西南方向走,这条路线的古迹看点不多,但自然风光不少,也适合拍照打卡。
第五条路是西北线,就是从西南线的终点开始,把西北侧的耕织图景区逛完。
最后一条线路,是后山线。
这是颐和园看点最多的一条线路,但也是相对冷门的一条线路,所以非常适合不爱凑热闹的游客。
而我们今天的旅途,则是在此六条线路之外,于皇家御河游开始。
因为早期乾隆,慈禧那些人,也是乘船进来的,这个水上游览路线,就是把他们走过的航线,挑出一部分作为游览路线。
也就是先到紫竹院公园,从紫御湾码头上船,票价我也拍下来了。
但大壮发现团购可以半价,如果你也坐船过去,记得也提前找团购,省点钱。
下船之后,我发现水里刷新了一些游泳大爷,恍惚以为自己穿越回了天津狮子林桥。
其实这些北京大爷,在这边跳水游泳这事,也是颇有年头了。
很快我们就到了南如意门,门口就可扫码购票,通票和门票的价格我拍下来了,供各位参考使用。
在下一章中,我们即将走进这六条线路,看遍此处的诸多古迹与看点,各位敬请期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