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隆冬时节,荆州襄阳城外,北风凛冽,寒意刺骨。
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天地间一片素白。
刘备三顾茅庐,终得诸葛亮出山,茅庐前,一辆装饰简朴、却异常干净的马车缓缓驶入。
马车的轮毂上,似乎还残留着新刷的桐油,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马车内,一位面容清癯、羽扇纶巾的青年,正闭目养神,他的脸上带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平静,仿佛世间的一切喧嚣都无法扰乱他的心境。
他,正是卧龙诸葛亮。
刘备早已在寒风中等候多时,他身着单薄的丝绸长袍,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寒冷,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和敬畏。
见到诸葛亮,他立刻迎上前去,亲自扶着诸葛亮下车,口中连连称赞:“先生大才,备慕名已久,今日终得相见,实乃三生有幸!”
刘备亲自迎接,热切地将诸葛亮请入府中。
府中,温暖如春,香炉里燃着沉香,檀木家具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刘备屏退左右,与诸葛亮促膝长谈。
寒暄过后,刘备迫不及待地向诸葛亮请教安邦定国之策。
诸葛亮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品了一口茶,茶香四溢,他微微一笑,仿佛在品味着什么。
随即,诸葛亮侃侃而谈,一席《隆中对》,将天下大势分析得透彻明了,他言辞犀利,逻辑严密,每一个观点都建立在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之上。
他为刘备描绘了三分天下、匡扶汉室的宏伟蓝图,其中既有战略布局,也有具体的实施步骤。
刘备听得心潮澎湃,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看到了汉室中兴的希望,对诸葛亮更是敬佩不已。
他感慨道:“先生之才,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备愿追随先生,共创大业!”
然而,刘备并不知道,在另一处,一双锐利的眼睛正紧盯着这一切。
在襄阳城外的一座简陋茅屋里,一位身着青色布衣、面容奇特、眉宇间带着一丝傲气的年轻人,正对着棋盘苦思冥想。
他的眉毛浓密而上扬,额头上有一道浅浅的皱纹,显示着他内心的思索。
他身材不高,却给人一种精明干练之感,仿佛蕴藏着无穷的智慧。
他,便是凤雏庞统。
庞统的茅屋虽然简陋,但却收拾得井井有条。
墙上挂着几幅水墨画,描绘着山水风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