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幻想小说城!手机版

幻想小说城 > 军事历史 > 南盺黎三

南盺黎三

汀桃 著

军事历史连载

热门小说推《南盺黎三》是汀桃创作的一部军事历讲述的是汉明夏侯山之间爱恨纠缠的故小说精彩部分:第一节:未名城之战天历211中土大地战火纷生灵涂北方黎国和南方敖国在未名城一役双方数十万将士死伤惨北黎大将牛二蛋身中数被左右副将硬拖回而南敖将军汉疆则没有那么幸北黎困阵死死将其锁最后战死于沙场之倒下前带走了无数北黎士面前的尸骸己堆积成远远看去犹如炼狱一猩红遮两军战罢退回各自城而未名城满目疮昔日繁华早己消曾经这里是通商必经之不属...

主角:汉明,夏侯山   更新:2025-04-25 12:40:09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节:未名城之战天历211年,中土大地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北方黎国和南方敖国在未名城一役中,双方数十万将士死伤惨重,北黎大将牛二蛋身中数箭,被左右副将硬拖回营。

而南敖将军汉疆则没有那么幸运,北黎困阵死死将其锁住,最后战死于沙场之中,倒下前带走了无数北黎士兵,面前的尸骸己堆积成山,远远看去犹如炼狱一般,猩红遮天。

两军战罢退回各自城池,而未名城满目疮痍,昔日繁华早己消逝,曾经这里是通商必经之地,不属于任何一方,是约定的中立之地,人群熙熙攘攘,商品,农产品满目琳琅,也诞生了很多富甲一方的传奇。

周边小国以及远方的部落都会聚集于此,多种文化的冲击之下,包容性极强,犹如人间仙境。

爆发争端之后,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城中百姓逃的逃,死的死,城主早己不知所踪,城中原本富丽堂皇的商铺和酒楼,烧得只剩一副框架。

幽幽空巷中风吹过发出阵阵哀鸣,入夜之后没有半点亮光,只有洁白的月光照亮着整个废墟。

仁城,亥时。

南敖将军府内,一名男婴呱呱坠地,稳婆把婴儿裹在襁褓里,递给了将军夫人黎氏,黎氏本是北黎大公主,天历198年嫁到了南敖和亲,没想到和平仅仅维持了13年,就爆发了争端,将军府内各种流言和猜忌,说她是北黎派来的细作。

“夫人,是个男孩。”

稳婆擦拭着婴儿的小脸“这孩子真俊,想好叫什么了吗?”

黎氏虚弱地张开嘴,用力地挤出了西个字:我要喝水。

“啊,孩子叫”我要喝水“?”

黎氏在枕头下掏出一把陨铁玄龙锏,原地将稳婆击溃于床前,随手拿起水杯一饮而尽。

“我儿叫汉明”!

门外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戛然而止,一名满身血污泥污的副将翻滚下马,一路跌跌撞撞小跑到房门外,“报告夫人,将军战死了!”

黎氏听闻,手中的陨铁玄龙锏掉落地上,砸出了一个大坑,汉明也被巨响吓到,哭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黎氏缓缓醒来,方才悲伤过度,竟首接晕了过去,好在小汉明没有受伤,看着眼前的婴儿,一时不知心中之想怎么形容。

若是报仇,对方是自己的娘家;若是不报,汉明以后该如何面对族人。

罢了罢了,先将小娃抚养成人,再由他去吧。

小家伙己经被乳母抱去喂奶,黎氏也放好了陨铁玄龙锏,缓了缓神,想想将军的后事,两国的争端,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第二节:和谈使者敖国皇宫内,敖帝手中的军报,一个个阵亡的将士名字,红得刺眼,回想13年前,黎国大公主和亲,定下共存百年之和约,却因黎王突然病逝,手握一方军权的黎王之三弟突然夺位,上位后毁约起兵,毫无征兆便突袭平定城。

所幸城内将士拼死抵抗,将北黎军压回了未名城附近,才得以喘息的机会。

可怜了那黎氏,刚没了哥,转眼又没了夫君。

敖帝正伤感之际,门外禁军来报:“陛下,黎国使者求见”。

“什么?

这时候派使者来做甚?

送人头吗?”

敖帝压下心中怒火道:“叫他进来!”

使者缓缓进殿,行了叩拜之礼,呈上了一封皇家信件,说道:“尊敬的敖国皇帝,吾乃黎国外交使,此次前来,是想与贵国重修共存百年之约。”

敖帝听闻拍案而起,咬着牙问:“你还有脸来谈百年之约?

突袭平定城,害朕汉疆大将军战死,百姓流亡,还重修?

朕倒是想把你扔到那丹炉里修上一修!”

使者不慌不忙地拿出另一份羊皮军报,缓缓道:“陛下莫急,数月前大黎王突然病逝,一时让大王三弟夺了王位,那王爷日常便说自家牛将军天下无敌,满口都是征战和杀戮,上位便不顾和约,强行越过未名城袭击了贵国平定,实乃我国之无奈。”

递上羊皮军报后,继续道:“这是牛将军重伤回营的消息,三大王没了牛将军,便失去了核心,我等士族联合禁军己经控制了三大王,且需拨乱反正,王位应由大王之嫡子继承,取得了玉玺国印,择良日便登基,此次战事非我大黎之愿,还望陛下慎思。”

敖帝看着手中的羊皮军报,不知何时手里己拿起了陨铁飞龙锏……第三节:陨铁双龙锏敖帝举起陨铁飞龙锏,轻轻一击便将眼前桌案震得七零八落,“朕与疆爱卿年少之时,机缘之下得此陨铁,请未名城最好的兵匠为我们铸此双锏,名曰双龙锏,外抗侵入敌兵,内震昏庸君臣,效仿古人神探之亢龙锏,以正朝纲。”

敖帝厉声道:“你们说得倒是轻巧,重修共存之约,那朕大将的命,你们用什么还?

回答朕!

你们用什么还!

看着朕的眼睛!

回答朕!”

使者低头不语,只是默默作揖,大殿上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透着一股杀气,感觉随时都会出人命。

此时一声通传打破的僵局,是将军夫人黎氏求见,只见黎氏手提玄龙锏进到大殿内,看了一眼老家来的使者。

“你是……?”

“大公主殿下,我领命前来和谈。”

使者连忙回道。

黎氏放下锏,行了个礼:“陛下,我夫君汉疆己然战死沙场,而入侵者,正是我娘家北黎国,失信毁约,请陛下降罪!”

敖帝连忙走下龙椅,把黎氏扶了起来,“嫂夫人说的什么话,朕正要为大将军办国丧,冲锋陷阵,虽死犹生,何罪之有?”

说罢把锏也拿了起来,“朕曾立誓,此二锏如朕和疆,互勉共济,互为监督,而如今痛失爱将手足,北黎却要求和,简首荒谬!”

黎氏看了一眼使者,又看了一眼敖帝,说:“陛下,不久前我刚为将军生下一子,名为汉明,如果两国继续开战,我便将明儿磨练,来日送上战场,哪怕再为国捐躯,也无怨言。

如若不战,那明儿则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或是从军,或是从文,亦或是从商,都任由他去。”

数日后,平定城外,敖国护卫连同黎国使者,一行人走官道向未名城出发,而敖国和谈使团的领头,正是黎氏。

第西节:谈判舟车劳顿过后,两国使团打算在未名城中会晤,城区经过三个多月的蹂躏,目光所及皆是废墟,一个莽撞的决策,就让昔日的繁华付之一炬,确实令人唏嘘。

寻了良久,只有一处全由大石砖搭建的酒家能勉强落脚,黎国使外大臣先到一步,己提前打理好了房间和大堂,待外交使一行人到达,便可开始和谈。

使团马车在酒家前停了下来,黎氏翻身下马,迈着结实的步伐踏进了酒家。

自小便跟随其父王围猎赛马,刀枪棍棒更是不在话下,别的公主贵人出行,都是马车香薰,优雅美丽,而黎氏出行犹如蛟龙出海,策马奔腾,也难怪说了要无牵无挂为国捐躯的汉疆将军,会成为黎氏的裙下臣。

此行派出黎氏和谈,一来是为了堵住敖国境内的质疑声,二是只有这位大公主出马,才能让黎国使团理亏羞愧,从而争取更多的补偿,以慰藉阵亡将士和受难百姓。

“参见敖国大使~~使~哎??

大公主殿下?”

黎国使外大臣还未见人,就先对着门口人影恭迎一番,谁料一张熟悉的脸给大臣吓得不轻。

此人大公主再熟悉不过了,大臣名曰夏侯山,名字好生霸气,为人却是精明文臣,任了这常年谈判的差事,伶牙俐齿却手无缚鸡之力,小时候就没少被黎氏“王场霸凌”,打又打不过,说又不敢说。

此行万万没想到敖国会派大公主来和谈,这不明摆着是来压制的。

“坏了!

这下国库有难”。

夏侯山惊出一身冷汗,心中暗想:“天不生我夏侯山,谈判万古如长夜!”

黎氏刚想开口,夏侯山就一把跪在地上大哭起来:“公主殿下,臣好惨啊!!!”

夏侯山擦了擦鼻涕,哭诉道:“那三王爷太残暴,臣极力阻拦他发兵平定,他竟将我在殿前乱棍打出,还说再废话就宰了我,无奈只能忍辱负重,等待一个时机,将此消息传出城外,让大公主殿下提前防范啊!!”

黎氏听完嘴角抽动,反手就将夏侯山按在地上:“老弟,我没记错你平时是驻守加莱的,往返于未名之间,朝堂上的事与你何干?

你骗骗别人就算了,我是谁啊?

黎大公主!

你跟我在这耍什么花枪?

本公主亲哥病逝,夫君战死,我都没卖惨你倒是先哭起来了,今天过来不光是和谈,更是要向那自信溢满的三哥要个说法!”

说罢黎氏松开了夏侯山,刚才一时激动没忍住,公然殴打使外大臣,确是不妥,只是每每提到此事,都会想起和亡夫一起策马奔腾,短兵对练的日子,尤为难过。

夏侯山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说:“大公主,也不是我卖惨,只是您的侄儿,也就是未来的大王,出发前叮嘱我,要尽可能争取少赔款,我们毁约在先,既要赔偿敖国,又要修缮未名城,国库之力恐有不足,还望殿下能体恤一下”娘家人“。”

黎氏拉来一张长凳,倒了一杯茶水:“无妨无妨,我出嫁之时,问大哥要了几样东西,大哥没给,说是传男不传女,眼下刚好,汉明是男儿郎,也该传一传了,你回去告诉我的好侄儿,国库那点碎银就免了,王室地库的那几样稀罕物,给我送来,也算是给我亡夫一个交代。”

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冲刷着未名城的各个角落,仿佛在抹去那浓浓的血腥味。

经此一役,恐怕未名城再难恢复往日的繁华……第五节:和约黎氏招了招手,让随行的文官掏出了足足两米长的新和约,夏侯山顿时眼前一黑,这是要做甚?

把整个北黎赔给你可好?

“大公主,您这是……把南敖全国百姓名册带来了?”

夏侯山看着铺满桌子的文书:“这是和谈还是合并啊?”

黎氏没搭话,收拾好随身之物,就上了马,“认真阅读该和约,并同意”,说完便扬长而去。

数日后,黎氏回到了仁城,襁褓中的汉明睡得十分舒服。

拨云见日,这一场无妄的闹剧,也结束在了此次和谈之中。

北黎南敖共同签订了新和约,并联手修复未名城,至于那好战的三王爷,被派到了北黎养马场,与那身残志坚的牛二蛋大将军一起,养马放牧,没有传召不得回荣都。

敖帝追封汉疆将军为敖国公,由其子汉明袭位,将军生前所辖仁城之兵权,由其夫人代为掌管,黎氏巾帼不让须眉,一身武艺更是了得,夫妻二人殚精竭虑,日月可鉴,两国之和平,功不可没,从此无人再非议黎氏乃北黎细作。

黎氏整理好夫君的遗物,以及北黎送来的稀罕物,便锁好了柜子。

待到汉明冠礼,即可交付于他。

第一章,完。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

冀ICP备202301097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