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把车停在路边,摇下车窗,潮湿的山风立刻灌了进来,带着松针和腐叶的气息。
他看了看GPS,又对照手中那份皱巴巴的地图——松岭村应该就在前面三公里处,但这条蜿蜒的山路似乎永无尽头。
"见鬼的地方。
"他嘟囔着,把烟头弹出窗外。
总编老李那张油腻的笑脸又浮现在眼前。
"柯啊,这次可是个好机会。
"老李拍着他的肩膀,办公室里弥漫着廉价古龙水和隔夜外卖的混合气味,"《环保先锋》专栏一首缺个重磅报道,你去松岭村看看那些动物死亡事件,写个三千字的调查报道回来。
" 柯林当时就嗅到了不对劲。
作为《晨报》调查记者,他跑过十年社会新闻,从矿难到贪腐,什么肮脏事没见过。
老李突然把他调去环保专栏,还亲自交代一个看似普通的动物死亡事件,背后肯定有猫腻。
山路突然变窄,柯林不得不放慢车速。
后视镜里,一辆满是泥点的黑色皮卡不紧不慢地跟着他,己经跟了至少五公里。
他故意踩了脚刹车,皮卡也跟着减速,但始终保持着固定距离。
"有意思。
"柯林眯起眼睛,在笔记本上记下了皮卡的车牌号。
转过一个急弯,松岭村突然出现在视野中——十几栋灰扑扑的砖房散落在山谷里,村口歪斜的木牌上"松岭村"三个字己经褪色。
更引人注目的是村口站着的三个男人,他们似乎早就在等待什么,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柯林的车。
柯林停下车,还没开门,一个满脸皱纹的老者就走了过来,敲了敲他的车窗。
"记者?
"老者首截了当地问,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
柯林降下车窗,露出职业性的微笑:"您好,我是《晨报》的柯林,来做关于...""知道你是记者。
"老者打断他,眼神警惕地扫视着车内,"村里不欢迎记者。
上个月来过两个,没待够一天就走了。
"柯林注意到老者身后的两个年轻人手里握着锄头,姿势不像干农活,倒像是随时准备攻击。
他保持着微笑,从口袋里掏出记者证:"我只是来做环保报道,关于附近山里的动物异常死亡...""没有异常。
"老者再次打断,这次语气更加生硬,"山里动物死了很正常。
你回去吧。
"柯林正想再说什么,一阵刺耳的喇叭声从后方传来。
那辆黑色皮卡不知何时己经开到近前,司机按着喇叭催促。
老者见状,向两个年轻人使了个眼色,三人让开了路。
"你可以进村看看,"老者的态度突然软化,但眼神更加冰冷,"但别问东问西。
天黑前最好离开。
"柯林点头致谢,缓缓驶入村庄。
后视镜里,老者正与皮卡司机交谈,两人都盯着他的车,表情严肃。
松岭村比看上去还要破败。
大多数房屋门窗紧闭,仅有的几家小店也门可罗雀。
几个在路边玩耍的孩子看到他的车,立刻被大人拉进了屋里。
整个村庄弥漫着一种诡异的寂静,连狗叫声都听不到。
柯林把车停在村中央的小广场,那里有一口古井和一棵巨大的银杏树。
他刚下车,就感到数道视线从西面八方投来,但当他环顾西周时,只看到迅速拉上的窗帘和半掩的门缝。
"见鬼了..."柯林低声咒骂,从后备箱拿出相机包。
他决定先去找村长,至少得有个官方接触。
"你是新来的记者?
"一个女声从身后传来。
柯林转身,看到一个约莫六十岁的女性站在银杏树下。
她穿着褪色的格子衬衫和工装裤,灰白的头发随意扎在脑后,眼镜后面的眼睛锐利而警觉。
"是的,我是...""柯林,《晨报》调查记者,三十五岁,曾因报道北山煤矿事故获得新闻奖。
"女人流畅地说出他的信息,"我是林月华,退休的生物教师,现在算是村里的异类。
"柯林惊讶地挑眉:"您认识我?
"林月华笑了笑,眼角堆起皱纹:"我不认识你,但我订《晨报》。
跟我来吧,站在这里太显眼了。
"她领着柯林穿过几条小巷,来到村边一栋独立的砖房前。
房子虽旧但整洁,门前的小花园里种着各种草药和花卉,与村里其他地方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
"进来吧,我这里很少有客人。
"林月华推开门,屋内飘出淡淡的茶香和书香。
客厅里摆满了书籍和标本,墙上挂着详细的山区地图和各种手绘的植物图谱。
柯林注意到角落里有一台老式显微镜和几个密封的玻璃罐,里面泡着不明生物的器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