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顺着伞骨滴落,我在公交站台前跺了跺脚。
五月的雨总是来得突然,打乱了我原本去市图书馆查资料的计划。
论文截止日期就在三天后,而我的参考文献还差至少五本专业书籍。
"同学,你知道这附近还有别的图书馆吗?
"我问旁边同样在等车的中年妇女。
她奇怪地看了我一眼,指向马路对面:"第七图书馆不是一直就在那里吗?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一栋灰白色的三层建筑,门口立着"第七图书馆"的金属牌匾。
奇怪,我在这所大学读了三年书,每天都要经过这条街,却从未注意到这里有家图书馆。
雨势渐小,我决定过去看看。
穿过马路时,我注意到图书馆周围异常安静,连雨声都似乎被什么隔绝了。
推开沉重的玻璃门,一股陈旧的纸张气味扑面而来。
大厅空无一人,只有一张木制告示牌立在入口处:"欢迎光临第七图书馆,请遵守以下规则以确保您的阅读体验:1. 本馆开放时间为上午9:00至下午6:00,请在闭馆音乐响起前离开2. 图书管理员穿深蓝色制服,请不要听从穿其他颜色制服者的指引3. 如发现书籍自行移动,请立即闭上眼睛数到十4. 儿童阅览室仅限12岁以下读者进入5. 本馆没有地下室,如看到通往地下的楼梯,请勿使用6. 饮水机提供的水是安全的,但请不要饮用自动贩卖机的饮料7. 如遇紧急情况,可寻找穿红色鞋子的工作人员"我皱了皱眉。
这些规则读起来有些诡异,但也许只是图书馆的某种特色宣传方式?
现在的公共场所有时喜欢搞些奇怪的营销手段。
"有人吗?
"我喊了一声,声音在空旷的大厅里回荡,没有回应。
大厅右侧是借阅区,左侧是阅览室。
我决定先去借阅区找找需要的专业书籍。
推开厚重的木门,眼前是一排排高耸的书架,排列得密密麻麻,几乎看不到尽头。
这空间比从外面看要大得多,简直像进入了另一个维度。
"《现代建筑理论》《结构力学新发展》..."我小声念着书架上的分类标签,寻找与我的论文相关的区域。
走到第三排书架时,余光瞥见一个黑影从书架尽头闪过。
"您好?
"我试探性地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