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猛地睁开眼睛,一阵剧烈的头痛袭来。
眼前不是医院的白墙,而是一顶绣着金线的锦帐。
身下也不是病床,而是一张宽大的雕花木榻。
"殿下醒了!
快去禀报陛下!
"一个尖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我艰难地转头,看见一个穿着古装的小太监正满脸惊喜地往外跑。
殿下?
陛下?
我这是在哪?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我叫李睿,是某大学历史系的研究生,昨晚在图书馆熬夜写论文,回家路上被一辆闯红灯的卡车撞飞..."我穿越了?
"我喃喃自语,声音嘶哑得吓人。
"三哥!
你可算醒了!
"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冲进房间,锦衣玉带,面容俊秀,眼中满是关切。
三哥?
我仔细打量眼前的少年,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
我颤抖着抬起手,看到自己修长的手指上戴着一枚青玉扳指——这是史书记载中吴王李恪的标志性饰物!
"九弟..."我试探性地叫道,声音里满是不可置信。
"三哥昏迷三日,可把弟弟吓坏了。
"少年握住我的手,"太医说是坠马伤了头部,父皇急得连早朝都没上。
"李治!
唐高宗李治!
那么我真的是...李恪?
唐太宗第三子,那个被长孙无忌陷害致死的悲剧皇子?
一股寒意从脚底首冲头顶。
作为历史系学生,我太清楚李恪的结局了——因"类父"而受太宗偏爱,却也因此成为长孙无忌的眼中钉,最终在高宗年间被诬谋反而赐死。
"扶我起来。
"我强作镇定道。
必须尽快弄清楚现在的年份和局势。
在李治的搀扶下,我走到铜镜前。
镜中是一张陌生又熟悉的脸——剑眉星目,鼻梁高挺,眉宇间透着与李世民画像极为相似的英气。
这就是二十三岁的李恪吗?
"现在是贞观几年?
"我问道。
"三哥莫非摔糊涂了?
当然是贞观十二年啊。
"李治担忧地看着我,"要不要再叫太医来看看?
"贞观十二年!
我心中一震。
这是李承乾还是太子,李泰虎视眈眈,而长孙无忌权势正盛的时候。
距离历史上李恪被陷害还有十几年时间,但危险己经潜伏。
"不必了,我只是..."话未说完,外面传来一阵骚动。
"陛下驾到!
"我浑身一僵。
李世民!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同时也是...这具身体的父亲。
门被推开,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大步走入。
他穿着明黄色常服,腰间佩剑,面容威严中带着疲惫,双眼却炯炯有神。
"恪儿!
"他快步走到我面前,双手按住我的肩膀,"感觉如何?
"近距离面对这位千古一帝,我心跳如鼓。
这就是开创大唐盛世的李世民!
他的手掌宽厚有力,眼神中流露出的关切不似作伪。
史书曾记载李世民对李恪"常称其类己",看来并非虚言。
"儿臣无碍,让父皇担忧了。
"我按照记忆中的礼仪行礼,动作有些生疏。
李世民眉头微皱:"听太医说,你这次坠马颇为蹊跷。
那匹飞电向来温顺,怎会突然发狂?
"我心头一凛。
原主是坠马而亡才让我得以穿越?
这绝非意外!
"儿臣也觉奇怪。
"我谨慎回答,"当时马匹似乎被什么惊到了。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随即收敛:"你好好休息。
三日后大朝会,若身体允许,可来参加。
"他转向李治,"稚奴,照顾好你三哥。
"待李世民离去,我立刻询问李治:"九弟,我坠马前可有什么异常?
"李治犹豫片刻,低声道:"三哥不记得了?
前日你在东宫与太子争执,他说你恃宠而骄,你还讥说他德不配位..."我倒吸一口凉气。
与太子李承乾公开冲突!
难怪会"意外"坠马。
历史上李承乾性格暴躁,最终因谋反被废。
现在的他一定视"类父"的李恪为巨大威胁。
"我明白了。
"我沉声道,"九弟,我有些乏了,想独自休息。
"待李治离开,我立刻开始梳理现状。
贞观十二年,李承乾还是太子但地位己不稳,魏王李泰积极谋取储位,而晋王李治年纪尚小。
作为杨妃所生,李恪有隋朝皇室血统,这本是劣势,但李世民对他的偏爱又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必须尽快掌握原主的记忆和技能。
"我自言自语。
幸运的是,随着时间推移,李恪的记忆逐渐与我融合——他的武艺、学识、人际关系...最惊喜的是,他精通骑射和剑术,这给了我自保的能力。
三日后的大朝会,将是我的第一次公开亮相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