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府的藏书阁古朴典雅,西壁书架首抵屋顶,散发着淡淡的檀香与墨香。
我轻轻抚过那些竹简与绢书,指尖传来岁月沉淀的触感。
"殿下对古籍也有兴趣?
"萧瑀捋着胡须,眼中闪烁着学者特有的热情。
"略知一二。
"我谦虚道,目光却被角落里一卷泛黄的绢书吸引。
那书脊上烫着一个小小的青色鸾鸟印记——这与我在现代见过的隋朝宫廷密档标记一模一样!
萧瑀顺着我的视线看去,脸色微变:"那是先朝旧物,不值一看。
"他反应过度了。
我故作随意地抽出那卷绢书:"萧公曾任隋朝礼部尚书,家中有些旧朝文物也是自然。
"书页展开,是一本记载隋炀帝东巡的游记。
但当我翻到第七页时,一行小字跃入眼帘:"青鸾振翅日,杨花再开时。
"青鸾?
杨花?
这分明是暗语!
历史上隋朝灭亡后,确实有残余势力暗中活动,被称为"青鸾会"。
难道在贞观十二年,这股势力仍然存在?
"殿下,"萧月瑶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迅速合上绢书,"父亲,晚膳己备好了。
"转身时,我注意到萧月瑶的目光在那卷绢书上停留了一瞬,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晚宴上,萧瑀谈笑风生,但每当话题接近隋唐更替时,他便会巧妙地转移话题。
萧月瑶安静地坐在一旁,偶尔为我布菜,举止优雅得体。
"萧公,"我放下酒杯,"听闻您与长孙大人交情匪浅?
"萧瑀的手微微一颤:"同朝为官,难免有些往来。
""那太子殿下呢?
"这次是萧月瑶的筷子轻轻碰到了碗沿,发出清脆的声响。
"老臣...偶尔也会去东宫讲经。
"萧瑀的回答滴水不漏,但额角己渗出细汗。
不对劲。
萧瑀作为隋朝旧臣,按理说应当避嫌,却与长孙无忌和太子都有往来。
而那本带有青鸾印记的绢书...离开前,我故意落在最后。
萧月瑶送我至府门,月色下她的侧脸如同精雕细琢的白玉。
"萧小姐,"我压低声音,"青鸾振翅日,杨花再开时——这话你可听过?
"她的瞳孔骤然收缩,手指紧紧攥住了衣袖:"殿下从哪里听来的?
""看来你知道。
"我紧盯她的双眼,"你父亲与太子...不,与某些人的往来,恐怕不止讲经那么简单吧?
"萧月瑶的脸色变得苍白。
她突然抓住我的手腕,力道大得惊人:"殿下,出征在即,请务必小心饮食。
这香囊..."她指了指我腰间挂着的那个绣竹香囊,"每日闻三次,可防北地瘴气。
"她的指尖在我掌心快速划了几下——那是一个"七"字。
七?
第七日会有危险?
还是指七个人?
回到吴王府,我立刻召来王玄策:"查查萧瑀近半年的行踪,特别是他与太子、长孙无忌的会面细节。
另外..."我犹豫片刻,"查查青鸾这个词与隋朝旧臣的关联。
"王玄策领命而去。
我独自站在庭院中,仰望长安的星空。
这个看似繁华稳固的贞观盛世,底下究竟暗藏着多少漩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