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慵懒地洒在青云寺的青石板路上,斑驳陆离,仿佛为这座古老的寺庙铺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
寺庙内,晨钟暮鼓之声悠扬回荡,僧人们穿梭于殿堂之间,神色宁静祥和。
然而,在斋堂之中,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圆真正对着面前堆积如山的饭菜,风卷残云般地扫荡着,那豪迈的吃相,让一旁的小和尚们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圆真师姐,你这食量,怕是能把寺庙吃穷咯!”
一个小和尚半开玩笑地说道,眼中带着一丝惊叹与调侃。
圆真嘴里塞满食物,含糊不清地回应:“我这不是正在长身体嘛,而且,这饭菜太香了呀!”
说话间,她还不忘往嘴里塞一大口米饭,腮帮子鼓得像个小仓鼠。
这时,老方丈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了进来。
他身着一袭褐色僧袍,衣袂飘飘,脸上带着岁月沉淀下来的祥和与慈爱,但此刻,他的眼神中却隐隐透露出一丝无奈与忧虑。
老方丈看着圆真,轻轻叹了口气,开口说道:“圆真啊,你可知,自从你来到这青云寺,寺庙的香火便一日不如一日。
如今,寺里的生计都成了问题。”
圆真听闻,手中的碗筷顿时停在了半空中。
她缓缓抬起头,看着老方丈,眼神中满是愧疚与自责,小脸涨得通红:“师父,我……我也不想这样的。
我真不知道为什么我的食量会这么大,我每次都想着少吃一点,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说着,她的眼眶渐渐湿润,几颗晶莹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转。
老方丈摆了摆手,示意圆真不要过于自责。
他走到圆真身边,轻轻抚摸着她的头,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这也不能全怪你。
有些事情,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说罢,老方丈从怀里掏出一张微微泛黄的纸,小心翼翼地递给圆真:“孩子,你也成年了,是时候该下山了。
这是你小时候定下的婚约。
你下山去寻找你的未婚夫,他是南城顾家的小公子。”
圆真瞪大了眼睛,一脸惊讶,手中的碗筷“哐当”一声掉落在桌上:“师父,您说我有婚约?
还有未婚夫?
这……这怎么从来没听您说过呀?”
她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与不解,仿佛听到了一个天方夜谭般的故事。
老方丈微微一笑,眼中满是慈爱:“当年,我在寺外捡到了你。
你被包裹在一个襁褓之中,而这张婚约,就放在你的襁褓里。
这些年,我本想等你长大些,心智更加成熟的时候再告诉你。
可如今,情况紧急,己经容不得再拖延了。”
圆真看着手中微微泛黄的婚约,心中五味杂陈。
她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纸张,感受着岁月留下的痕迹。
这张看似普通的纸,此刻却仿佛有着千钧之重,承载着她从未知晓的过去和即将开启的未知旅程。
老方丈顿了顿,继续说道:“不仅如此,你还要去寻找你的亲生父母和七个哥哥。
他们如今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急需你的帮助。”
“亲生父母?
七个哥哥?”
圆真喃喃自语,脸上的惊讶之色更甚。
她一首以为自己是个孤儿,在这青云寺中,师父和一众师兄弟便是她的全部亲人。
如今,突然得知自己在山外还有亲生父母和哥哥,而且他们正深陷危机,这让她的心中既充满了震惊,又涌起一股莫名的责任感。
老方丈长叹一口气,眼神望向寺庙中供奉的祖师爷金身:“孩子,你看看这寺庙,如今祖师爷的金身都破旧不堪了。
这些年,寺里的香火钱本就不多,又要养活这么多僧人,实在是捉襟见肘。
你下山后,凭借自己的本事,多积些功德,也好为祖师爷重塑金身。
这不仅是为了寺庙,也是为了你自己的机缘。”
圆真顺着老方丈的目光望去,看到那尊略显破旧的祖师爷金身,心中一阵酸楚。
她自幼在青云寺长大,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如今,看到祖师爷金身破旧,寺庙陷入困境,她的心中满是不忍。
圆真紧紧握着手中的婚约,抬起头,眼神坚定地看着老方丈:“师父,您放心,我一定会完成任务的!
我会找到我的未婚夫,找到我的亲生父母和哥哥,帮助他们度过危机。
我也一定会努力积攒功德,为祖师爷重塑金身!”
那坚定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无畏的光芒,仿佛在这一刻,她己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老方丈欣慰地笑了,他轻轻拍了拍圆真的肩膀:“好孩子,我相信你。
你在寺中这些年,跟着我也学了不少本事。
这下山之后,万事都要靠你自己了。
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圆真用力地点了点头,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不辜负师父的期望。
就这样,圆真简单收拾了一下包袱。
她将一些常用的衣物、在寺中学到的风水命理书籍,以及师父送给她的一个古朴的罗盘小心翼翼地放进包袱里。
这个罗盘,是她在风水学习中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师父对她的期许和信任的象征。
背着包袱,圆真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生活了十八年的青云寺。
每走一步,她都能回忆起在寺中的点点滴滴。
那些与师父和师兄弟们一起诵经礼佛的清晨,那些在庭院中练习拳脚功夫的午后,那些在月光下听师父讲述风水命理故事的夜晚……这一切,都仿佛电影般在她的脑海中一一闪过。
当她走出寺庙的大门,最后一次回头望去时,泪水忍不住模糊了双眼。
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停留,前方有更重要的使命在等待着她。
深吸一口气,圆真毅然转身,踏上了前往南城的道路,迈向那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新生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