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小说城 > > 替天行义(宋江宋江)推荐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替天行义(宋江宋江)
言情小说连载
《替天行义》男女主角宋江宋江,是小说写手kanaduo所写。精彩内容:剧情人物是宋江的古代,水浒衍生,爽文,同人,穿越小说《替天行义》,由网络作家“kanaduo”所著,情节扣人心弦,本站TXT全本,欢迎阅读!本书共计26469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04-13 14:39:09。目前在本网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替天行义
主角:宋江 更新:2025-04-14 08:09:21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宋江猛然睁开眼,额头冷汗涔涔。"押司,押司?您没事吧?
"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宋江转头,见一青衣小吏正满脸忧色地看着自己。
"我……"宋江欲言又止,只觉头痛欲裂,
脑中却涌入无数陌生又熟悉的记忆——郓城县押司宋江,江湖人称"及时雨",
日后将聚义梁山,率领一百单八将替天行道,最终却被高俅设计,服毒而亡。"这是哪里?
"宋江低声问道。1"大人,这是郓城县衙啊,您方才批阅文书,突然昏倒,可吓坏了我们。
"宋江环顾四周,案上堆满公文,墨迹未干。窗外,是一片陌生又熟悉的宋朝景象。
"我这是……穿越了?"宋江心中震惊,却不敢声张。他记得清清楚楚,
自己原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名历史学者,专研宋代民间起义,尤其痴迷《水浒传》。
一场车祸后,竟魂归宋江,成了这郓城县押司。更令他震惊的是,
脑中竟清晰记得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命运——林冲将被高俅陷害,武松会血刃潘金莲,
李逵终被毒死,鲁智深醉死六和塔……"大人,您没事吧?要不要请大夫来看看?
"小吏见宋江神色恍惚,更加担忧。"不必。"宋江摆摆手,强自镇定,"我只是有些累了。
今日公务可还有要事?""回大人,只有几桩小案未结,都不急。""那便先行散衙吧。
"待衙役退下,宋江独坐案前,心潮翻涌。"既然上天让我成为宋江,
难道是要我改变这些兄弟的命运?"他喃喃自语,"可我一个小小押司,如何能与朝廷抗衡?
"夜深人静,宋江独坐灯下,翻阅着郓城县的地图和卷宗,
渐渐理清了现状——此时的梁山尚未聚义,晁盖还在村中,林冲仍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武松尚未赴阳谷……"若我能提前干预,或许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宋江心中暗想,
"但若贸然行事,恐怕只会打草惊蛇。"思前想后,宋江决定先低调行事,暗中布局,
待时机成熟再出手相助。"既入此身,便当尽心尽力。"宋江对着烛火拱手一礼,
仿佛是对未来的兄弟们许下承诺,"我宋江,定不负这一场因缘。"2清晨,
郓城县衙门外已聚集了不少百姓,多是为了告状或请求帮助。宋江早早升堂,
耐心审理每一桩案件。他发现,与《水浒传》中描述的不同,这个时代的百姓生活更加艰难,
官府的压榨更加严重。"大人,我家三亩薄田,已交了两次税,如今县丞又派人来收,
实在无力承担啊!"一位老农跪地哭诉。宋江皱眉,翻阅账册,果然发现有重复征税的记录。
"来人,传县丞问话!"不多时,县丞战战兢兢地来到堂上。宋江不动声色地指出账目问题,
命其立即退还多收的税银,并警告不得再有类似行为。"多谢大人明察秋毫!
"老农磕头谢恩。"大人真乃青天啊!"堂下百姓纷纷赞叹。一连审理了十余桩案件,
宋江都秉公断案,不偏不倚。这与县衙往日的作风大相径庭,很快在郓城传开。
正当宋江准备收衙,忽有一名衙役匆匆跑来:"大人不好了!城东李家村被山贼洗劫,
现有数十村民逃至县城,情况紧急!"宋江立刻带领衙役赶往城门。
只见城门外聚集了约五十名村民,个个衣衫褴褛,面带惊恐。"诸位乡亲请起。
"宋江上前扶起一位老者,"山贼几时来的?有多少人?""回大人,昨夜三更时分,
约有二三十贼人突袭我村,抢走粮食财物,还放火烧了几户人家。"老者哽咽道,
"我们逃得匆忙,许多老弱妇孺还被困在村中啊!"宋江当机立断:"传令,集合县衙壮丁,
备马二十匹,弓箭刀剑各二十副,即刻随我前往李家村!""大人,"县丞上前劝阻,
"那山贼凶悍,我们人少势弱,不如上报府衙,请求援兵。""等援兵到时,村民性命堪忧。
"宋江断然道,"我自去,谁愿随我?""卑职愿往!"几名年轻衙役挺身而出。
一个时辰后,宋江率领二十余人赶到李家村。远远望去,村中几处房屋仍在燃烧,
哭喊声不绝于耳。"分两队,一队救火救人,一队随我追贼!"宋江下令道。循着村民指引,
宋江带人追入山林。行不多时,便听见前方传来喧哗声。"都藏好,别出声。
"宋江示意众人隐蔽,自己悄悄前行侦察。只见一片空地上,约二十名山贼正在分赃,
地上堆满了抢来的财物和粮食。宋江回到队伍中,低声布置:"他们正在分赃,警惕性不高。
我们分散包围,一起发难,务必生擒贼首!"众人按计行事,悄悄包围了山贼。
宋江一声令下,众人齐射箭矢,接着呐喊冲出。猝不及防的山贼顿时大乱,虽有反抗,
但很快被制服。贼首被宋江亲自生擒。"大人饶命啊!"贼首跪地求饶。"饶命?
你可曾饶过村民的命?"宋江冷声道,"带回县衙,依律处置!"将山贼悉数拿下,
宋江命人收集被抢财物,一一登记,准备归还村民。回到村中,宋江又拿出自己的俸银,
分给受灾最重的几户人家,并承诺县衙会协助重建家园。"宋大人,您就像及时雨一样,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来了!"一位老者感激地说。"及时雨?"宋江一怔,
这不正是日后江湖上对他的称呼吗?"是啊,旱时盼甘霖,难时盼大人啊!
"村民们纷纷跪谢。宋江扶起众人,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
这"及时雨"的名号将伴随他一生,而今日的举动,也许正是他命运的开始。3一个月后,
宋江的名声在郓城县已是家喻户晓。"及时雨"的称号不胫而走,甚至传到了附近几个县。
这日清晨,宋江正在县衙处理公务,忽有一封急信送到。"东京来信?
"宋江疑惑地拆开信封,只见信中写道:"江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因得罪高太尉,
恐有性命之忧。林冲为人正直,不该遭此横祸。望江兄设法相救。"落款是"东京旧友"。
宋江心头一震。他知道,按照《水浒传》的情节,
林冲将因高俅之子高衙内调戏其妻而怒打高衙内,继而被高俅设计,发配沧州。
途中又遭人设计,险些死于火烧草料场,最终流落梁山。"林冲之事已经开始了吗?
"宋江喃喃自语,"我得尽快想办法救他。"思索片刻,宋江决定亲自前往东京,
看能否利用自己的官职身份帮助林冲。"备马,我要即刻启程前往东京。
"宋江对门外的衙役喊道。"大人,您这是要去哪?"县令闻讯赶来。"东京有急事,
我需速去。"宋江简单解释,"县中事务,烦请县令大人暂代。"县令虽有疑虑,
但见宋江去意已决,只得应允。三日后,宋江抵达东京。这座北宋都城繁华壮丽,
远超他想象。按信中所述,宋江先去禁军营寻找林冲。"请问林教头可在营中?
"宋江向门口守卫询问。"林教头昨日已被革职,发配沧州。"守卫回答。"什么?
"宋江大惊,"为何革职?""听说是得罪了高太尉,具体缘由不敢妄言。"守卫压低声音。
宋江心沉如铁。看来他来晚了一步,林冲已经陷入高俅的圈套。"林教头何时启程前往沧州?
""今日午时。"宋江立刻赶往刑部大牢。凭借押司身份,他顺利见到了林冲。牢房中,
林冲身着囚服,面容憔悴,但眼神依旧刚毅。"林教头,在下郓城县押司宋江,特来相见。
"林冲抬头,疑惑地看着宋江:"宋押司,我与你素不相识,为何前来?"宋江环顾四周,
确认无人监听,低声道:"林教头,我知道你是被高俅陷害。我来是想帮你。
"林冲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苦笑:"宋押司好意,林冲感激。但高俅权势滔天,
你一县押司,如何与之抗衡?""我自有办法。"宋江坚定地说,"你此去沧州路途遥远,
途中恐有危险。我会暗中派人保护你。"林冲感动不已:"宋押司为何如此相助?
""我敬重林教头为人正直。"宋江诚恳道,"况且,天下有志之士,理应互相扶持。
"两人又交谈片刻,宋江了解到林冲妻子已被送回娘家,暂时安全。离开大牢,
宋江立即着手安排。他找到东京城中一位旧识,托其暗中跟随林冲的押送队伍,以防不测。
然而,宋江不知道的是,他的一举一动都落入了高俅的眼线之中。当晚,高府。"大人,
有个郓城县押司宋江,今日去见了林冲,似有救人之意。"一名密探跪地禀报。
高俅冷笑:"一个小小押司,也敢管本官的事?""此人在郓城颇有名声,
百姓称他为'及时雨'。""哦?"高俅来了兴趣,"既然他要多管闲事,
那就让他也尝尝苦头。"高俅思索片刻,对身旁心腹道:"去,给这位宋押司送封'请柬',
就说本官明日设宴,请他务必赴会。"4次日清晨,宋江正准备去城外查看林冲的押送情况,
忽有一名高府家丁送来请柬。"高太尉请宋押司今日午时赴宴。"宋江心中警觉,
但表面不动声色:"请回禀太尉,宋江定当准时赴约。"家丁离去后,宋江立即修书一封,
交给可靠的人,嘱咐道:"若我今日未能脱身,请将此信送往郓城县衙。
"正当宋江思索对策时,一位身着素衣的年轻女子悄然来访。"宋押司可在?
"女子轻声问道。"我便是宋江,姑娘是?""在下李娘子,郓城县李判官之女。
"女子行礼道,"家父与押司相交甚厚,得知押司来京,特命我前来相助。"宋江恍然,
李判官确是郓城县中与他交好的官员,只是不知其有女儿在京。"李姑娘远道而来,
有何见教?"李娘子环顾四周,压低声音:"押司可知,高俅已设下圈套,欲害押司性命?
"宋江心头一震:"姑娘何以得知?""家父在京中有旧友,得知高俅已命人在宴席上下毒。
"李娘子急道,"押司若赴宴,恐有不测。"宋江沉思片刻:"多谢姑娘相告。
只是林教头之事,我不能不管。""押司放心,家父已安排人手,暗中保护林教头。
"李娘子道,"至于高俅之邀,押司可佯装应允,实则避而不见。
"宋江摇头:"高俅权势滔天,若我不去,他必会追查。不如我去,但提前做好准备。
"李娘子见宋江去意已决,从袖中取出一个小瓶:"此乃解毒丹,可解百毒。
押司赴宴前服下,可保无虞。"宋江接过小瓶,感激道:"多谢姑娘。
只是不知姑娘为何如此相助?"李娘子微微一笑:"家父常言,押司为人正直,乃当世豪杰。
况且,这朝堂之上,正人君子本就该互相扶持。"两人又密谈片刻,商定应对之策。
李娘子承诺,若宋江有事,她会设法相救。午时,宋江准时抵达高府。
高俅满面笑容地接见了他:"久闻宋押司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
"宋江拱手行礼:"下官不过一县小吏,何德何能让太尉如此看重?""宋押司过谦了。
"高俅笑道,"你在郓城为民请命,深得民心,朝廷正需要这样的好官啊!"宴席间,
高俅频频劝酒,宋江不得不饮下。几杯过后,宋江感到头晕目眩,知道酒中有异。
幸好他提前服下了李娘子给的解毒丹,才没有立刻倒下。"太尉盛情,下官感激不尽。
只是身体不适,恐怕要先行告辞了。"宋江强撑着站起。"宋押司何必急着走?
"高俅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本官还有要事相商呢。"就在此时,外面突然传来喧哗声。
"报!城南发生大火,情况紧急!"高俅脸色一变,匆忙起身:"宋押司稍候,
本官去去就来。"宋江趁机离开高府,但刚出门,就被几名官兵拦住。"宋押司,太尉有令,
请您移步东厢房稍候。"宋江知道自己已陷入高俅的圈套,但此时反抗只会更加危险。"好,
我随你们去。"东厢房内,宋江被软禁起来。他环顾四周,寻找逃脱的可能。窗外,
天色渐暗,高府内外却异常安静,没有任何火灾的迹象。
"看来'城南大火'不过是调虎离山之计。"宋江心中暗想,"高俅究竟要做什么?
"5夜深时分,高俅回到府中,径直来到东厢房。"宋押司,听说你与林冲交好?
"高俅冷笑道。"下官与林教头素不相识,只是敬佩其为人。"宋江镇定回答。"是吗?
"高俅不置可否,"那你可知林冲已在途中遇害?"宋江心头一震:"此话当真?""当然。
"高俅得意道,"不过是一场意外的火灾罢了。"宋江强忍怒火,
他知道高俅说的就是火烧草料场的事。但按照原著,林冲应该逃过此劫。
难道因为自己的干预,改变了历史进程?"太尉为何告诉我这些?"宋江问道。
"因为你也将遭遇不测啊。"高俅阴森道,"一个小小押司,也敢与本官作对?
"高俅离去后,宋江陷入沉思。就在此时,窗外传来轻微的响动。"是谁?"宋江警觉地问。
"押司,是我。"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李娘子的脸出现在窗边。"李姑娘?你怎么来了?
""来救押司。"李娘子递进一把匕首,"我已贿通守卫,押司可从后门离开。
"宋江接过匕首:"林教头如何了?""已安全脱险,现藏于城外客栈。"宋江松了口气,
迅速跟随李娘子离开高府。城外客栈,林冲正焦急等待。见宋江安然无恙,
他激动地上前:"宋押司,多亏你派人相救,否则我已命丧黄泉!""林教头无恙就好。
"宋江欣慰道,"只是你我如今都已得罪高俅,恐怕难以在官场立足了。""我已无官可做,
只想带妻子远走高飞。"林冲叹道。宋江沉思片刻:"林教头,我有一计。
你可先去清风山暂避,我回郓城安排后事,再来寻你。"林冲点头应允。临别时,
宋江郑重道:"林教头,记住,无论遇何困境,都要保全性命。他日相见,再共谋大事。
"林冲拱手一揖:"宋押司大恩,林冲铭记于心!"宋江与李娘子连夜离开东京,踏上归途。
路上,李娘子问道:"押司此去郓城,打算如何?"宋江目光坚定:"高俅必不会善罢甘休。
我需尽快安排后事,以免连累郓城百姓。""押司可有去处?""梁山水泊。"宋江轻声道,
仿佛在说一个预言。6回到郓城,宋江发现县衙已有高俅派来的人在暗中监视。他知道,
自己在官场的日子已经不多了。这日,宋江微服私访,来到郓城郊外的一处村庄。
这里住着一位名叫晁盖的乡绅,江湖人称"托塔天王"。
晁盖热情接待了宋江:"久闻及时雨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两人相谈甚欢,
宋江发现晁盖为人豪爽,深得乡民爱戴。酒至半酣,晁盖突然压低声音:"宋押司,
听闻你得罪了高俅?"宋江苦笑:"不过是救了一个被他陷害的好汉。""高俅权势滔天,
押司恐怕难以善了。"晁盖忧心道。宋江点头:"我已做好最坏打算。"晁盖沉思片刻,
突然道:"押司可知,近日有一批生辰纲将从这里经过?""生辰纲?"宋江心头一震,
这不正是晁盖等人在原著中劫取的财物吗?"正是。那是蔡京送给高俅的寿礼,价值十万贯。
"晁盖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若能劫了这批财物,不仅可解燃眉之急,
还能给高俅一个教训。"宋江心知这是历史的关键点。按原著,晁盖劫取生辰纲后逃往梁山,
成为第一代山寨之主。"晁兄此举风险太大。"宋江劝道,"高俅不会善罢甘休。
""宋押司放心,我已有周密计划。"晁盖自信道,"吴用、刘唐、三阮已经准备就绪。
"宋江知道无法改变晁盖的决心,只得叹息:"晁兄既已决定,我不便多言。只是事成之后,
去处可想好了?""梁山水泊。"晁盖笑道,"那里易守难攻,正适合落草。"宋江点头,
没有再劝。他知道,历史的车轮已经开始转动,而他能做的,就是在关键时刻给予引导。
离开晁盖家,宋江心事重重。他明白,一旦生辰纲被劫,朝廷必将大肆搜捕,
而自己因得罪高俅,也将成为嫌疑对象。"看来,我也要提前做好准备了。"宋江喃喃自语。
回到县衙,宋江开始暗中安排后事。他将积蓄分成几份,一部分救济贫民,
一部分交给可靠的下属,嘱咐他们继续为民办事。同时,他秘密联系了李娘子,
请她帮忙照顾自己的家人。"押司是要离开了吗?"李娘子担忧地问。"形势所迫,
不得不走。"宋江苦笑,"只是放心不下郓城百姓。""押司放心,我会尽力而为。
"李娘子郑重承诺。7三日后,一个惊人的消息传遍郓城——价值十万贯的生辰纲被劫!
县衙内,宋江正在处理公务,忽有衙役匆匆来报:"大人,府衙来人,
说是要调查生辰纲一案!"宋江心知不妙,但表面不动声色:"请他们进来。"不多时,
一队官兵在一名官员带领下进入县衙。"下官乃府衙缉捕使,奉命调查生辰纲一案。
"官员傲慢地说,"听闻贼人可能藏匿于郓城境内,特来搜查。
"宋江拱手道:"本县定当全力配合。""听说宋押司与晁盖交好?"官员突然问道。
宋江心中一惊,但面不改色:"晁盖乃本县良民,与本官并无特殊交情。
"官员冷笑:"是吗?那为何有人看见你前日去过晁家?"宋江镇定回答:"本官微服私访,
体察民情,曾去过不少村庄。"官员不再追问,但宋江知道,自己已被列为嫌疑对象。当晚,
宋江正在思索对策,忽听窗外有人轻叩:"宋押司,是我。"宋江打开窗户,
只见刘唐站在窗外,神色慌张。"刘兄,何事如此惊慌?""晁头领让我来报信,
官府已查到线索,即将捉拿我等。"刘唐急道,"头领已率众人前往梁山,
让我来请押司一同前去。"宋江心知大事已成定局,沉思片刻后道:"你先回去,
告诉晁头领,我随后就到。"刘唐离去后,宋江迅速收拾细软,写下一封辞官信,放在案头。
"既已无路可退,不如壮志凌云去。"宋江自语道。他悄然离开县衙,骑马向梁山方向疾驰。
途中,宋江遇到了同样逃亡的吴用。"宋押司,总算找到你了!"吴用欣喜道,
"晁头领已在梁山安顿下来,就等押司前去。""吴先生,此去梁山,你有何打算?
"宋江问道。"辅佐晁头领,聚义梁山,抗击暴政。"吴用坚定道。
宋江点头:"我与吴先生志同道合。"两人连夜赶路,终于抵达梁山脚下。山上已有人接应,
将他们带到聚义厅。晁盖见宋江到来,大喜过望:"及时雨来了,我等如虎添翼!
"厅内已聚集了不少好汉——阮氏三兄弟、刘唐、白胜等人,都是劫取生辰纲的参与者。
晁盖向众人介绍宋江:"这位就是郓城及时雨宋押司,为人仗义疏财,深得民心。
如今也因得罪高俅,被迫上山。"众人纷纷拱手相迎。宋江一一回礼,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这是梁山好汉聚义的开始,而自己,将在这里改写历史。8梁山水泊,四面环水,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确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宝地。晁盖带领宋江、吴用等人巡视山寨,
详细介绍地形地貌。"这梁山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晁盖自豪地说,
"我已命人在要道设卡,加强防守。"宋江点头赞许:"晁兄考虑周全。只是山寨初建,
还需完善规制。""正要请教押司。"晁盖诚恳道。回到聚义厅,众人开始商议山寨事宜。
"我提议推晁兄为山寨之主。"宋江首先发言,"晁兄仁义为先,足以服众。
"众人纷纷附和。晁盖推辞再三,最终接受了大家的推举,成为梁山第一任寨主。
"既然诸位抬爱,我定当尽心尽力。"晁盖郑重道,"不过山寨事务繁多,
还需宋押司、吴先生辅佐。"宋江欣然应允:"我愿为晁兄分忧。"接下来,
众人开始讨论山寨规制。吴用提议设立各项职务,分工明确。
"寨中需设总管、军师、头领等职,各司其职。"吴用建议道。宋江补充:"还需立下规矩,
不欺良善,不害百姓,专抗贪官。"晁盖大为赞同:"正合我意!我等上山,本为抗击不公,
若也欺压百姓,与贪官何异?"众人商议一整日,终于确定了山寨基本规制:晁盖为寨主,
宋江为副寨主,吴用为军师,其余好汉各有职司。同时,立下三条铁律:不得欺压百姓,
不得奸淫掳掠,不得内讧争斗。违者,重则处死,轻则逐出山寨。"我提议,
我等既在梁山聚义,不如取个名号,以昭众志。"宋江提议道。"及时雨有何高见?
"晁盖问。宋江思索片刻:"梁山四周多水,不如称'水泊义军',以示我等替天行义之心。
""水泊义军?"众人品味着这个名号,纷纷点头赞同。"好!就叫水泊义军!
"晁盖拍案叫好,"我等今日在此结义,共同进退,同生共死!"众人举杯同饮,誓同生死。
宋江望着眼前这群豪杰,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好汉加入,
而他的使命,就是引导他们走向不同于原著的命运。当晚,宋江独坐山顶,望着满天星斗,
思绪万千。"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宋江轻声念着这些尚未相遇的兄弟名字,
"这一次,我一定要让你们有个好结局。"9梁山水泊义军初立,很快在附近传开。
不少受欺压的百姓前来投奔,山寨人数迅速增长。这日,宋江正在山下村庄体察民情,
忽听一阵喧哗。"打死这狗官!"一个粗犷的声音怒吼道。宋江循声望去,
只见一个浑身漆黑、手持双斧的壮汉正追打一名衙役。那衙役吓得魂飞魄散,连连求饶。
"住手!"宋江喝止道。黑汉停下脚步,转头怒视宋江:"你是何人,敢管爷爷的事?
"宋江一眼认出这人正是日后的黑旋风李逵,心中大喜,但表面不动声色:"在下宋江,
请问壮士为何追打官差?""宋江?"李逵一愣,"可是郓城及时雨宋江?""正是。
"李逵立刻变了脸色,放下板斧,抱拳道:"原来是及时雨大哥!小弟李逵,久仰大名!
"宋江微笑:"李兄何故追打官差?"李逵愤怒地指着那衙役:"这狗官仗势欺人,
强抢民女,我李逵见不得这等恶行!"宋江转向衙役:"此言当真?
"衙役跪地求饶:"小的只是奉命传唤,并无恶意啊!"一旁的村民站出来道:"大人,
这衙役确实欺人太甚,常仗势索贿,今日又调戏李家女儿,被李壮士撞见。"宋江点头,
对李逵道:"李兄义愤可嘉,但也不可随意伤人。"李逵挠头笑道:"及时雨教训的是。
只是这等狗官,不打不长记性!"宋江安抚村民,警告衙役不得再犯,这才平息事端。事后,
李逵热情邀请宋江到家中做客。李家是个贫寒之家,李逵与老母相依为命。"娘,
这位就是及时雨宋大哥!"李逵兴奋地介绍。李母是个慈祥的老妇人,热情招待宋江。席间,
宋江了解到李逵因脾气暴躁,常与官府冲突,如今已是官府通缉的对象。"李兄,
你这样下去恐怕难以善了。"宋江忧心道。"我也知道,只是气不过那些狗官欺压百姓!
"李逵愤然道。宋江沉思片刻:"李兄若信得过我,不如随我上梁山如何?""梁山?
"李逵眼睛一亮,"就是那个替天行义的水泊义军?"宋江点头:"正是。我等在山上聚义,
专抗贪官,不欺百姓。"李逵大喜:"好!我早就想加入!只是..."他看向老母,
面露难色。宋江理解他的顾虑:"李母可随我等上山,山寨自有安身之处。
"李母却摇头:"我老了,不愿拖累孩子。我有亲戚在附近村庄,可去投靠。
"李逵不忍离开母亲,但李母坚持道:"孩子,你命中注定要闯荡,娘不能拖累你。
只要你平安无事,娘就安心了。"最终,李逵含泪送母亲去了亲戚家,自己则跟随宋江上山。
梁山上,晁盖热情接待了李逵。见李逵膂力过人,武艺高强,便封他为先锋头领。
李逵憨厚地抱拳道:"谢头领提拔!我李逵虽粗鲁,但讲义气,定当尽心尽力!
"宋江看着眼前的李逵,心中感慨。在原著中,李逵最终被宋江下毒而死,这一次,
他一定要改变这个结局。"李逵兄弟,"宋江拍着李逵肩膀,"从今往后,
我们就是生死兄弟了。"李逵咧嘴一笑:"及时雨大哥,李逵这条命,从今往后就是你的了!
"10梁山水泊义军日渐壮大,声名远播。附近百姓有冤屈,多来山上申诉,
晁盖、宋江等人秉公断案,深得民心。这日,山寨举行大会,商议扩建事宜。
"如今山寨人数已近三百,原有营寨已显拥挤。"晁盖说道,"需扩建营房,增设哨所。
"宋江提议:"可在山顶建造聚义厅,四周设立寨栅,分东西南北四个寨门,加强防守。
"吴用补充:"还需在水泊四周设立水寨,以防官兵水路进攻。"众人纷纷赞同,
立即着手扩建。正当众人忙碌之际,哨探来报:"山下来了一队人马,打着官府旗号,
约有百余人。"晁盖立刻警觉:"可是官兵来犯?""不像。"哨探回答,"他们没有列阵,
似乎是来求见的。"宋江思索片刻:"我与李逵下山看看。"山脚下,
宋江见到一位中年文士带领着百余名男女老少,个个面带菜色,衣衫褴褛。
"在下郓城县教谕赵明,特来求见宋押司。"文士拱手道。"赵先生,这些百姓是?
"宋江问道。赵明叹息:"都是逃难的。郓城新任县令贪婪成性,加征苛捐杂税,
百姓难以为生。听闻水泊义军替天行义,特来投奔。"宋江心中一震,没想到自己离开后,
郓城竟变成这样。"赵先生请上山,我等自当接纳这些乡亲。"晁盖听闻情况,
立即下令安置难民,分发粮食衣物。赵明感激涕零:"多谢头领仁义!这些百姓若能活命,
皆是头领之恩!"晁盖摆手:"我等上山,本为抗击不公。这些乡亲能来,是我等的缘分。
"宋江询问郓城近况,赵明详细道来:新县令上任后,大肆搜刮民财,稍有不从,
便以"通匪"罪名逮捕。许多百姓家破人亡,被迫逃亡。"这等贪官,人人得而诛之!
"李逵怒道。宋江沉思片刻:"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晁盖点头:"正该替天行道,
惩治这等贪官!"当晚,聚义厅内,众头领商议对策。"我提议直接攻打郓城县衙,
擒拿贪官!"李逵激动道。吴用摇头:"贸然出击恐怕不妥。郓城有驻军,若惊动官府,
恐引来大军围剿。"宋江思索道:"可派人暗中进城,调查虚实,再做定夺。
"众人商议许久,最终决定:先派人暗访郓城,了解情况;同时加强山寨防御,以防不测。
会后,宋江独自站在山顶,望着远处的灯火,心事重重。"宋大哥,在想什么?
"李逵走来问道。"我在想,我们这水泊义军,究竟该走向何方。"宋江轻声道。
李逵挠头:"这还不简单?替天行道,诛杀贪官,不就得了!
"宋江微笑:"若只是诛杀贪官,终究治标不治本。我想的是,
如何让百姓真正过上太平日子。"李逵沉默片刻,突然道:"宋大哥,我虽粗人,
但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非得用斧头劈开路来,才能走向太平。
"宋江拍拍李逵肩膀:"说得好!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到底。从今日起,
我们就叫'水泊义军',立誓替天行义,为民请命!"山风呼啸,似乎在见证这一庄严时刻。
水泊梁山,一个传奇的名字,从此正式诞生。11水泊义军名声日盛,
引来不少英雄豪杰投奔。这日,哨探来报,山下有一彪人马求见。"为首的是个青面大汉,
自称'青面兽'关胜,说要挑战我们山寨第一勇士。"哨探禀报道。"关胜?
"宋江心中一动,这不正是日后梁山的五虎将之一吗?晁盖皱眉:"这关胜是何来历?
"吴用解释:"关胜乃河北名将,使一把青龙偃月刀,武艺高强,曾在三关立下赫赫战功。
""他来意如何?"晁盖问。"说是慕名而来,要见识我们水泊义军的本事。"哨探回答。
李逵拍案而起:"让我去会会他!"宋江制止道:"关胜武艺高强,我们不可轻敌。
我亲自下山一见。"山脚下,关胜率领数十骑兵列阵等候。他身材魁梧,面如青靛,
手持一把偃月刀,威风凛凛。"可是水泊义军宋江?"关胜高声问道。
宋江上前拱手:"正是。不知关将军光临,有何贵干?
"关胜傲然道:"久闻水泊义军替天行道,今日特来见识。我要挑战你们山寨第一勇士,
若我胜了,你们须得解散;若我败了,我便加入水泊。"宋江微笑:"关将军何必如此?
我水泊义军一向礼贤下士,将军若有意加入,我等自当欢迎。
"关胜冷笑:"我关胜行走江湖,从不轻易臣服。要我加入,先得胜我!
"宋江知道关胜性格刚烈,不可强求,便道:"既如此,请将军上山一叙。"聚义厅上,
关胜见到晁盖等人,简单寒暄后,再次提出挑战。"我要连战三员大将,若胜,
我便离去;若败,我便留下。"关胜傲然道。晁盖看向宋江,宋江微微点头。"好!
"晁盖应允,"我派三位头领与将军比试。"第一场,李逵出战。他双斧在手,
如旋风般冲向关胜。关胜偃月刀横扫,势大力沉,李逵虽勇猛,却招架不住,
三十回合后败下阵来。第二场,宋江亲自上阵。他不擅武艺,但剑法精妙,以巧破力,
与关胜战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胜暗暗惊讶:"宋江武艺竟如此了得!"第三场,
晁盖命人请来一位神秘客——正是林冲。"林教头?"关胜惊讶道,"你怎会在此?
"原来两人曾在军中相识。林冲简述了自己的遭遇,关胜听后,对高俅恨之入骨。
"高俅这等奸贼,人人得而诛之!"关胜愤然道。比试开始,林冲枪法如龙,关胜刀法凌厉,
两人战了百余回合,不分胜负。最终,关胜收刀抱拳:"林教头武艺不减当年,关某佩服!
"晁盖笑道:"三场比试,将军未尝全胜,按约定,该留下了。"关胜犹豫片刻,
终于点头:"我关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从今日起,愿追随水泊,替天行道!"众人大喜,
设宴庆贺。席间,关胜询问水泊义军的理念和规矩。宋江详细解释:"我等上山,
为的是抗击不公,保护百姓。山寨有三条铁律:不欺良善,不害百姓,不得内讧。
"关胜听罢,肃然起敬:"宋押司高义,关某佩服。我愿追随诸位,同生共死!"自此,
关胜正式加入水泊义军,被封为先锋大将。水泊义军实力大增,声威更盛。
12水泊义军声名远播,引来官府注意。这日,探子来报,朝廷派兵围剿水泊,
已在山下扎营。"官兵约有三千,分四路围山,意在断我等粮道。"探子禀报道。
晁盖召集众头领商议对策。"官兵人多势众,我等不可硬拼。"吴用分析道,"应以守为主,
伺机出击。"宋江补充:"我们粮草充足,可坚守一月。但需派人突围,联络外援。
"正议间,又有探子来报:"东路官兵被一支女兵击退,首领自称'一丈青'扈三娘,
说要见宋押司!""扈三娘?"宋江心中一动,这不正是日后梁山的女将吗?"女兵?
"李逵不屑,"能有多大本事?"宋江制止道:"不可小觑。我去会会她。"东寨门外,
宋江见到一位英姿飒爽的女子,身着轻甲,手持长枪,身后跟着数十名女兵,个个英气逼人。
"可是及时雨宋江?"女子高声问道。宋江拱手:"正是。姑娘可是扈三娘?
"扈三娘点头:"我乃扈家庄庄主之女。听闻水泊义军替天行道,特来相助。
"宋江大喜:"多谢姑娘援手!请入寨一叙。"聚义厅上,
扈三娘道明来意:扈家庄世代行侠仗义,与官府多有冲突。近日得知水泊被围,特来相助。
"我带了五十名女兵,虽人数不多,但个个精通武艺。"扈三娘自信道,
"适才已击退东路官兵,缴获粮草辎重。"晁盖大喜:"扈姑娘仗义相助,我等感激不尽!
"宋江询问扈三娘的计划,她胸有成竹:"官兵虽多,但多是新兵,不堪一击。
我建议分兵出击,各个击破。"吴用赞同:"扈姑娘见识非凡!我正有此意。"商议已定,
水泊义军分四路出击:关胜领北路,林冲领西路,李逵领南路,扈三娘领东路,
宋江、晁盖坐镇中军。次日拂晓,四路人马同时出击。扈三娘率女兵如旋风般冲入敌营,
官兵猝不及防,大败而逃。关胜、林冲、李逵三路也捷报频传,官兵溃不成军。傍晚,
四路人马凯旋,共斩敌将三名,俘虏百余人,缴获粮草辎重无数。晁盖大摆庆功宴,席间,
众人纷纷称赞扈三娘的勇猛。"扈姑娘不愧'一丈青'之名,武艺高强,智谋过人!
"宋江敬酒道。扈三娘谦虚回应:"宋押司过奖了。我不过是尽绵薄之力。"酒至半酣,
晁盖提议:"扈姑娘若无去处,不如留在水泊,我等共同替天行道。
"扈三娘沉思片刻:"我本就慕名而来,今日一见,更觉水泊义军理念高尚。我愿留下,
但有一请求。""姑娘请说。"晁盖道。"我愿带领女兵,单独设立女将寨,专司东路防守。
"扈三娘坚定道。宋江立即支持:"此议甚好!水泊东路正缺得力将领,有扈姑娘坐镇,
我等可安心。"晁盖欣然应允,封扈三娘为东路先锋,赐号"破阵将"。自此,
水泊义军首次有了女将,实力更加多元。扈三娘率领女兵驻守东寨,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成为水泊一道亮丽风景。宋江看着意气风发的扈三娘,心中欣慰。在原著中,
扈三娘最终被迫嫁给王英,沦为附庸。这一次,他要让她成为真正的女将,有尊严地活下去。
13水泊义军声名日盛,吸引了不少英雄豪杰。这日,山下来了一位壮汉,
自称"行者"武松,要见宋江。"武松?"宋江心中一动,这不正是日后的"行者武松"吗?
武松被带上山来,只见他身材魁梧,面容冷峻,眼中透着杀气。"可是及时雨宋江?
"武松冷声问道。宋江点头:"正是。武兄有何贵干?"武松直言不讳:"我要杀人,
需要帮手。"宋江心知武松必是为兄长武大郎报仇而来,但仍问道:"武兄要杀何人?
""阳谷县西门庆,还有我那不贞之嫂潘金莲。"武松咬牙道,"他们合谋害死我兄长,
我必杀之!"宋江叹息:"武兄义愤可嘉,但杀人犯法,恐怕不妥。"武松冷笑:"法?
那西门庆仗势欺人,勾结官府,我兄冤死,官府不查,何来的法?"宋江不再劝阻,
转而问道:"武兄可有计划?"武松摇头:"我只知道要杀他们,但西门庆有官府撑腰,
不好下手。"宋江思索片刻:"武兄若信得过我,不如先留在水泊,待我派人查明虚实,
再做定夺。"武松犹豫片刻,终于点头:"好,我信宋大哥。但此仇不报,我誓不为人!
"宋江安排武松住下,暗中派人前往阳谷县调查。数日后,探子回报:西门庆确与官府勾结,
作恶多端;潘金莲与西门庆私通,毒死武大郎后,已嫁入西门家。武松听闻,
怒不可遏:"我这就去杀了他们!"宋江劝道:"武兄稍安勿躁。西门庆有官府撑腰,
贸然行事恐有不测。""那宋大哥有何良策?"武松问道。宋江沉思片刻:"我有一计,
可保武兄既报仇雪恨,又全身而退。"宋江的计策是:派武松乔装打扮,潜入阳谷县,
先暗中调查西门庆的罪证,再借官府之手惩治他。"官府?"武松不屑,
"他们早已被西门庆收买!""阳谷县令或许已被收买,但府衙未必。"宋江解释道,
"若能收集西门庆贪赃枉法的证据,呈报府衙,必能将其绳之以法。"武松思索片刻,
终于点头:"好,我听宋大哥的。"宋江又道:"至于潘金莲,
若有确凿证据证明她谋害武大郎,自会受到法律制裁。"武松冷笑:"若法律不能制裁她,
我自会手刃此贱人!"宋江不再多言,安排武松化装成商人,潜入阳谷县。临行前,
宋江嘱咐:"武兄此去务必小心,切勿冲动行事。若有危险,立即回山。
"武松郑重点头:"宋大哥放心,我会谨记教诲。"武松离开后,
晁盖问宋江:"你真信他能忍住不杀人?"宋江叹息:"恐怕难。但我已派人暗中跟随,
若有不测,可及时相助。""你为何如此看重他?"晁盖不解。宋江微笑:"武松义气深重,
武艺高强,是难得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他心中有正义,只是一时被仇恨蒙蔽。
若能引导得当,必成大器。"晁盖点头赞同:"宋贤弟慧眼识英才,实乃我水泊之福。
"一个月后,武松回到水泊,带来了西门庆的罪证:贿赂官员、强占民田、欺压百姓等。
这些证据被呈报府衙,西门庆很快被捕入狱。至于潘金莲,在官府调查中,
她对毒杀武大郎供认不讳,最终被判处斩刑。武松亲眼见证了仇人伏法,
心中的仇恨得以平息。他回到水泊,向宋江深深一拜:"宋大哥,多谢指点。若非你,
我恐已成为杀人犯,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宋江扶起武松:"武兄重情重义,
我十分敬佩。如今仇已报,你有何打算?"武松毫不犹豫:"我愿留在水泊,追随宋大哥,
替天行道!"宋江大喜,任命武松为水泊谍报头目,负责收集情报,监视官府动向。
武松从此脱离了原著中的血腥复仇路线,成为水泊的重要一员,用智谋而非暴力,
实现了真正的正义。14水泊义军名声日盛,引来不少英雄豪杰。这日,
山下来了一位魁梧的和尚,自称"花和尚"鲁智深,要见宋江。"鲁智深?"宋江心中一动,
这不正是日后的"花和尚"吗?鲁智深被带上山来,只见他身材魁梧,面色红润,
一双虎目炯炯有神。"可是及时雨宋江?"鲁智深高声问道。宋江点头:"正是。
鲁师父有何贵干?"鲁智深爽朗大笑:"俺听闻水泊义军替天行道,特来投奔!"宋江大喜,
忙请鲁智深入座,详细询问其来历。鲁智深道出自己的经历:本是渭州经略府提辖,
因打抱不平,得罪权贵,被迫出家为僧。后在五台山出家,法名智深。因性格豪爽,
不拘小节,又被称为"花和尚"。"师父武艺高强,又有侠义之心,正是我水泊所需!
"宋江诚恳道,"不知师父愿否留在水泊,与我等共同替天行道?
"鲁智深沉思片刻:"宋押司,俺有个问题。""师父请说。""你们上山,最终为何?
"鲁智深直视宋江,"是为名?为利?还是真为百姓?"宋江坦然回答:"我等上山,
初为避难,继而为抗击不公。我们不欺良善,不害百姓,只为天下太平。
"鲁智深点头:"好!俺最恨那些欺压百姓的狗官,若能替天行道,俺愿意留下!
"晁盖大喜,当即封鲁智深为水泊先锋,赐号"花和尚"。鲁智深在水泊住了数月,
参与了多次行动,深得众人敬重。然而,他渐渐发现,水泊虽有替天行道之心,
但终究是以武力对抗朝廷,难以长久。这日,鲁智深找到宋江,道出心中忧虑:"宋押司,
俺觉得咱们这条路走不长远。"宋江叹息:"师父所言极是。我也常思此事,
但一时难有良策。"鲁智深沉思片刻,突然道:"宋押司,俺有个想法。""师父请说。
""与其在山上与官府对抗,不如下山做些实事。"鲁智深诚恳道,"俺想去杭州六和寺,
开设义塾,收留孤儿,教他们读书习武,长大后为民请命。
"宋江眼前一亮:"师父此举甚好!培养下一代,才是长久之计。
"鲁智深继续道:"俺在五台山学过佛法,也略通文墨。若能以佛法感化人心,
以武艺保护弱小,或许比在山上打打杀杀更有意义。"宋江完全赞同:"师父高见!
我水泊虽能一时替天行道,但终非长久之计。若能培养更多正义之士,才是真正的替天行义。
"晁盖听闻鲁智深的想法,虽有不舍,但也支持他的决定。临行前,
水泊众头领为鲁智深饯行。"师父此去,若有需要,我水泊义军随时相助。"晁盖诚恳道。
鲁智深感激不已:"多谢头领!俺鲁智深虽离开水泊,但心仍与诸位同在。日后若有需要,
俺定当相助!"宋江特意送鲁智深下山,临别时,郑重嘱咐:"师父,切记保重身体,
勿要贪杯。"鲁智深疑惑:"宋押司为何如此说?"宋江没有解释,
只是再三叮嘱鲁智深要戒酒。鲁智深虽不解其意,但还是答应了。鲁智深离开水泊,
前往杭州六和寺。在那里,他得到方丈支持,开设了"六和义塾",专收孤儿和贫困子弟,
教他们读书习武,传授做人道理。义塾渐渐有了名气,吸引了不少孤儿前来。
鲁智深以佛法感化他们,以武艺保护他们,成为孩子们敬爱的"鲁师父"。
宋江时常派人送去资金和物资,支持义塾发展。鲁智深也按照宋江的嘱咐,逐渐戒了酒,
身体越发健壮。这一次,鲁智深没有醉死在六和塔,而是在六和寺开创了一番新天地,
培养了一批批正义之士,为天下太平贡献自己的力量。15水泊义军声名远播,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