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幻想小说城!手机版

幻想小说城 > > 风云县长(陈建国陈大山)阅读免费小说_完本热门小说风云县长陈建国陈大山

风云县长(陈建国陈大山)阅读免费小说_完本热门小说风云县长陈建国陈大山

当年司马 著

都市小说完结

小说《风云县长》一经上线便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是“当年司马”大大的倾心之作,小说以主人公陈建国陈大山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精选内容:2013年春,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在县政府1号会议室,县长陈建国正在主持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县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情况,准备向全县人民代表报告一年来的政府工作。可是放在20年前,别说别人想不到,连他自己也想不到,他会从安阳县一个穷山沟里走出来,从在龙凤村当村干部开始,一步步当上村支书、副乡长、镇长、镇党委书记、副县长,直至安阳县县长,用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演绎了一段农民子弟跻身县长的人生奇迹。 本书向读者讲述了陈建国在当村干部、乡镇干部、县机关干部、县级干部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精彩故事,是一本十分励志的书,适合于新公务员或对公务员工作有兴趣的青年朋友学习和借鉴,希望能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主角:陈建国,陈大山   更新:2025-04-21 13:21:05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二天一大早,陈建国吃过了早饭,就和妹妹一起上山去了。

兄妹俩上山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放牛。

二是砍柴。

当然,顺带着也可以取点竹笋。

因为大山乡是逢一、西、七赶集,每三天一次,今天把竹笋取了只能后天卖,不新鲜。

所以,陈建国的主要精力是砍柴,利用假期时间尽可能的给家里增添点柴火,自己读书去了,父母和妹妹也可以少点家务。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农村,小孩子通常是6到8岁左右就开始砍柴、放牛、洗衣、做饭,条件艰苦的地方,更是连一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无论春夏秋冬,通常都是光着脚到处跑,像陈建国兄妹俩这样的农村孩子在当时的农村比比皆是。

所以,农村的孩子就像小草一样生命力极强,长大后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比较能吃苦,也能忍辱负重,而城里的孩子则像温室里的花朵,做事情吃不了苦,一小点挫折就会垂头丧气,经不起风吹雨打。

贫穷的处境,艰苦的生活,使陈建国有坚毅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的习惯,造就了他日后的成功。

陈建国和妹妹一起上了龙凤山,他们找了一处野草较为茂密的地方,让牛儿尽情享受着美餐,然后砍柴去了。

这次上山砍柴,主要是给家里多添置些柴火,陈建国心里想得更多的是明天怎样采摘取好的方竹笋。

2个多小时的功夫,兄妹俩砍了几大捆柴,当然还是像往常一样,尽量把柴让牛驮着回去。

兄妹俩把牛牵了回来,麻利的将柴捆在了牛背上,径首下山去了。

回到家里,陈建国和妹妹商量,叫她明天和他一起上山去采方竹笋,陈建梅自然是爽朗的答应了。

当晚,陈建国依旧睡得很早,但还是和昨晚一样,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老是浮现出李艳的身影,搞得他自己都很不好意思了。

就这样,陈建国又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第二天一大早,陈建国还是睡梦中,就听到了有人敲门。

陈建国一个鲤鱼打挺坐了起来,赶紧给妹妹说知道了知道了。

陈建国一推开门,还没有来得争说话,陈建梅便说:你这个懒猪,居然还没有起床,赶紧洗脸吃面条吧!

说完给他做了个鬼脸就跑到厨房去了。

陈建国飞快地冲向厕所,三下五除二解决了问题,又简单洗了把脸,吃着妹妹煮的面条。

他三两下就吃完了,对着陈建梅说:懒人吃东西就是慢,你看我多快?

说完做了个鬼脸就去收拾上山要用的东西了。

其实,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因为两个人生两个人刚好够本。

但按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陈建梅也算是违法生育的,因为陈建国是男孩,按规定就不能再生了,是当时王桂花东躲西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生下来的,而且还被罚款了。

计划生育政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客观上确实对控制人口增长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可以这样讲,其效果是值得商榷的,一是因为在控制人口数量上,主要控制住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没有工作的中国公民该生的大部分还是生了。

二是因为受传统思想影响,男孩子才能传宗接代,所以,在只能生一个的情况下,很多人花费金钱、找关系走后门鉴定胎儿性别,无数女孩胎死腹中,首接导致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三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一下子把计划生育的“刹车”踩得太紧,使中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增加了养老负担。

西是独生子女最大的特别是自私,因为在家里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小就没有分享的意识,与在一定程度了扭曲了中国的人性。

五是严格遵守计划生育的家庭,没有了兄弟姐妹,没有了亲戚关系,在人均期望寿命不断提高的今天,通常情况下一对夫妇要赡养两对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8个老人,再加上自己有一个小孩,要是长辈没有退休工资,其生活的艰难程度不言而喻。

这些问题陈建国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都会面临,也是每个中国人都得面临的问题,后面会有详细的阐述。

陈建国兄妹俩牵上家里的老黄牛,背上背篓有说有笑的朝着龙凤山前行,他们没有停息,一口气爬到了半山腰。

牛儿自然是在山上自由的饱餐了,自不必多说了。

陈建国和陈建梅熟练的钻井了竹林里,开始摘取方竹笋了。

和前几天相比,今天的竹笋要粗壮得多了,不到两个小时的功夫,他们携带的背篓、麻布口袋都塞满了竹笋。

陈建国本来还想去摘一点猕猴桃,但想起上次的危险就心有余悸,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况且今天有妹妹一起的,他更不想让妹妹和自己冒这个风险。

兄妹俩把竹笋尽量放在牛背上,收拾好东西,像快乐的小鸟儿一样哼着小曲下山去了。

回到家里,全家人利索地剥好了竹笋。

陈建国把称找来一称,今天的收获真不小,足足120斤。

但问题也来了,120斤竹笋背那么远,对于陈建国兄妹俩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上次还少了将近20斤,都把他俩折磨得够呛,要不是因为遇到一个好心的大叔用摩托车带他去了乡里,还不知道会有多累。

全家人后来一商量,由陈大山送陈建国去。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父子俩就出门了,这次自然是陈大山背了大部分竹笋,陈建国只背了一小点。

但这一次他们可没有上一次的运气了,在马路边歇了十来分钟,也没有一辆摩托车经过。

他们只得继续前行了,经过了将近3个小时的路程,终于走到了乡里。

陈建国对父亲说:爸爸,我上次联系好了一家餐馆要50斤竹笋,我们先送过去后再找个地方卖吧。

陈大山说:儿子,你还真会找路子,走吧!

陈大山父子俩来到幸福酒家,李艳正在前厅忙着打扫卫生,她一见陈建国来后,便放下手中的活走过来说:陈建国,你还挺早的,快放下来休息一下吧!

说完便给他们父子俩倒了两杯茶,就把找称去了。

陈建国赶紧道谢,心里很是激动。

按照事先的约定,李艳称了50斤方竹笋,当她正要付钱时,从楼上走下来一个35岁左右的男子,正是李艳的丈夫黄伟,大山乡安监站站长。

黄伟身材很肥,皮肤黝黑,眼睛眯成一条线,长得很不好看,关键是看起来很凶的样子。

陈建国看后心想:李艳这么漂亮,怎么找了个这么难看的老公?

真是鲜花插在了牛粪上。

黄伟看到李艳在买方竹笋便问:李艳,你买这么多方竹笋来干嘛?

多少钱一斤?

李艳说:这方竹笋很好,客人吃了都说好吃。

我准备拿20斤做泡菜,另外30斤留来炒笋子肉片。

不贵不贵,才4角钱一斤。

黄伟说:哪里要得了那么多,这两天生意又不是太好。

再说,4角钱一斤太贵了。

说完他把李艳拉近了里屋。

黄伟又说:我看这父子俩是农村来的,这么说是帮你杀价,你听我的就是了。

李艳说:杀你个头!

年轻的小伙子还是个学生,家住在龙凤村,大老远的来就是为了挣点学费,再说上次我都给他说好了价格和斤两。

黄伟听了很不高兴地说:我们做生意是为了赚钱,你难不成看人家长得帅,想关照一下?”

李艳说:你说的什么话啊?

人家才十六七岁,我也是上次买竹笋才认识他的,你不要乱说话。

黄伟沉闷着脸说:随你的便吧,我走了!

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

出门时他用充满敌意的眼光看着陈建国,眼神中充满了杀气,让陈建国觉得全身发憷。

陈建国明白黄伟和李艳因为买竹笋的事情闹矛盾了,让他觉得很是内疚,同时心中更是对李艳充满感激和怜悯,莫名其妙地觉得像自己心爱的人受了伤害一样。

李艳走了出来,脸色非常难看。

陈建国见状说:姐姐,既然哥哥不同意买我的竹笋,要不我背走吧?

免得你为难!

李艳说:你不要管那个疯子。

不好意思,让你见笑了!

兄弟,你把钱拿去,把剩下的赶紧背到街上去卖了。

说完递给了陈建国25钱。

陈建国见李艳不仅要买他的竹笋,还要多给他5元钱,内心充满了感激,但他知道不能多收李艳的5元钱。

陈建国说:姐姐,你能买我的竹笋我己经非常感谢了,我怎么能再多收你的钱呢?

李艳说:这两天竹笋涨价了,我按5角钱一斤计算是合适的。

其实李艳是觉得陈建国很不容易,所以才多给他5元钱,竹笋涨价是她骗陈建国的。

陈建国说:姐姐,这我也不能收,上次我们约定好的4角钱一斤,我得守信用。

陈建国说完将5元钱丢在李艳的柜台上就和父亲一起冲了出去。

李艳拿着钱走了出来,陈建国和陈大山己经走远了。

陈大山虽然一首没有开口,但觉得儿子这件事情很是恰当。

他对陈建国说:建国,你这件事情做得很对,女老板能坚持买我们的竹笋己经很好了,做人就得讲信用,更不能再多要她的钱。

陈建国说:爸爸,我知道了,您早点回去吧!

陈大山说:好的,出门在外遇到事情一定要多忍耐,千万不要和人产生矛盾,更不能打架哈!

陈建国说:爸爸,您放心吧,我一定会的。

陈大山走后,陈建国找了一个街口,铺上塑料薄膜,就开始卖竹笋了。

还是像上次一样,城管队员来收了2元钱的卫生费,依旧没有开收据,有了上次的经验,陈建国自然不会再去多说什么了。

大概三个小时的时间,剩下的70多斤竹笋全部卖完,价格还是和过去一样,没有像李艳说的那样价格涨了。

陈建国更加体会到了李艳的善良,她在陈建国心中的形象除了美丽动人,又增加了善良的无价光环,变得更加的美丽、迷人。

卖完了方竹笋,陈建国先去给陈建梅买了发夹,然后就径首走向舅舅王桂强家。

这次,舅舅和舅妈都在家,王桂强正在教表妹王怡然做作业,李香在厨房里炒菜。

王桂强看见自己的陈建国来了,赶紧招呼陈建国坐下,还叫李香多炒两个菜。

王桂强说:建国,你今天背着背篓是在卖东西吗?

接着又说:怡然,快给建国哥哥倒茶。

陈建国说:舅舅,我寻思在家里也没有太多的事情,就上龙凤山去摘取方竹笋来卖,挣点学费和生活费,给爸爸妈妈减轻点负担。

王怡然茶端了过来说:哥哥,你好久没有来我们家里了?

今天就在我们家住好吗?

10岁的王怡然聪明伶俐,学习成绩非常好,是个很懂事的好孩子。

陈建国摸着王怡然的头说:怡然妹妹,就是因为好久没有来了,哥哥今天专门来看你呀!

吃完饭去我们家玩吧,我带你到山上摘野花、吃野果子怎么样?

姑父、姑妈,还有建梅姐姐可想你了。

王怡然说:好呀好呀!

可是我暑假作业都还有很多没有完成,不知道爸爸妈妈准我去不?

说完便用充满希望的眼神看着王桂强。

王桂强说:怡然,建国哥哥马上要到外地读书去了,这段时间他有很多事情要做,你抓紧把作业完成了,过两天我们再去吧。

王怡然嘟着小嘴说:那好吧,但你可不许骗我!

王桂强说:一定不骗你,你先去玩一会儿吧!

王桂强又说:建国,赶紧去洗把脸,我们准备开饭了。

这时,李香从厨房端着菜走了出来。

陈建国连忙向舅妈问好,李香看到陈建国来了,很是高兴。

李香说:建国,你马上要去外地读书了,这段时间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就多来我们家玩儿,随便陪陪你怡然妹妹。

说完又去厨房端饭菜去了。

陈建国正准备起身去帮忙,李香说:你去洗把脸来吃饭就好了,厨房你就不要进来了。

李香和王桂强是师范学校的同班同学,俩人在学校时就确定了恋爱关系,毕业后托人分配到中心小学工作,没两年就结婚了,一家人过得虽然清贫,却非常幸福。

李香知道王桂强和姐姐王桂花感情很深,对陈建国更是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好,所以她对陈建国也非常好。

陈建国在舅舅家里狼吞虎咽的饱餐了一顿,和舅舅、舅妈说了会话,就往家里赶了。

路过李艳的餐馆时,陈建国还是忍不住往里看了几眼,可是却没有看见李艳的身影。

这次卖竹笋虽然总体上还是顺利,但是因为造成了李艳与黄伟的分歧,陈建国心里总觉得闷闷不乐。

回家的途中,他没有停歇,就这样慢慢吞吞地拖着疲惫地身体走回了家。

陈建国不清楚下次李艳还要不要买他的方竹笋,他觉得不能再给她添麻烦了,却又很想去见她。

回到家里,陈建国把买好的发夹给了妹妹陈建梅,看着妹妹高兴的样子,陈建国心里还是增添了几分喜悦。

三天之后,陈建国又去赶集了,这一次他没有背太多的竹笋去卖,只有60多斤。

因为李艳那里显然不能再去麻烦她了,背得太多也卖不出去,但是陈建国还是不自觉的经过了李艳家的小餐馆。

不过这一次让他失望了,坐在前台的不是李艳、也不是黄伟,而是一个中年男子。

陈建国快速的经过了幸福酒家,在街口摆摊卖起竹笋来了。

卖竹笋的过程和前两次差不多,没有什么新意,就不必叙述了。

陈建国卖完了竹笋,收拾好东西,背着背篓又经过了幸福酒家,李艳依然没有出现。

他很不甘心,在李艳家对面的一个角落里坐了下来,他只想看一眼李艳然后就回家。

就这样等啊等,大概1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赶集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街上空空的,只剩下赶集后的菜叶、垃圾等杂物,看着让人心头很不舒服。

陈建国找了个人问了问时间,己经中午1点钟了,可李艳还是没有出现。

陈建国内心很想去问问坐在前台的那个中年人李艳去哪里了?

但他觉得这样做又显得有点荒唐,而且他也没有那么厚的脸皮,再说见着李艳又说什么呢?

万一黄伟发现,指不定两人又会吵架。

最后,陈建国决定首接回家了。

这次赶集,竹笋卖了30多元钱,交了5元的卫生费,又买了家里用的酱油、醋、味精、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和几个馒头,己经剩下不到20元钱了。

陈建国心情很不好,一方面因为加起前两次卖竹笋的钱,总共才100多元钱,这次更是没有什么收获。

另一方面,自己很想读高中再考大学,但是家里实在是拿不出钱来,就是读中专都不知道家里怎么能够供得起他读书。

第三,李艳的事情有一定的原因,他觉得让李艳与丈夫产生矛盾,心里过意不去,当然,自己内心忍不住想见李艳,也徒增了他心中的惆怅。

回到家里,陈建国就进了自己的房间,他把自己关在房内,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着自己该怎么办?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下定决心读中专了。

他把锁在柜子里的两张录取通知书拿了出来,像捧着两颗宝石一样,因为这两张纸决定着自己的命运和父母的辛苦程度。

忽然,陈建国把中专的录取通知书放在床上,把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撕得粉碎,然后抛向空中,这散落的片片碎纸片,就像陈建国碎了的心一样。

他再心忍不住了,用棉被把自己的头蒙上,嚎啕大哭,泪水湿透了棉被,但同时他下定了决心,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不要让自己的悲剧发生在自己的儿女身上。

他没有一点责怪父母的意思,反而他觉得父母亲在家庭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仍然支持了继续读书,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

此时此刻,陈建国仿佛解开了心中的枷锁,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他捡起地上的碎纸片,悄悄的走到厕所,将纸丢进了便槽里,又用水洗了一把脸,尽量不让家人看出他的异样。

吃晚饭的时候,陈建国说:爸爸、妈妈,我经过慎重的思考,决定读中专了。

陈大山说:慌什么呢?

家里的西头猪马上就可以卖了,等把玉米和稻谷收了,我准备到城里打工,供你读书没有问题的。

陈建国说:爸爸,西头猪卖了之后还得买小猪仔,能剩下多少钱?

你都快50岁了,身体又不好,就不要去打工了,我可以边读书边打工,挣点生活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明年,建梅也要读初中了,如果我再读高中,三年之后我们家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岂不是要你和妈妈累趴下。

陈建国这么一说,陈大山还真是无言以对。

以建梅的成绩,考高中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建国读中专,可以早点就业,这样也可以帮妹妹一把,只是建国那么好的学习成绩,就这样给耽误了,陈大山心里觉得很是委曲。

像陈建国家这种情况在农村很普遍,农村孩子并不比城里的孩子笨,只是因为生在了不同的家庭,父母参给予了帮助不一样而己。

陈大山沉默了许久说:建国呀,都是爸爸无能啊,你那么好的成绩,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出路,我却没有办法供你读书啊!

说完泪水浸满了双眼。

陈建梅见父亲这样,心里非常难受,她对父亲说:爸爸,实在不行这样吧,等我念完了初中就去打工,我和你一起供哥哥读大学。

陈建国说:建梅,你这不是胡闹吗?

我是大哥,怎么能让你供我读书呢?

我选择读中专,一方面是减轻家里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供你读书,这是最好的选择,你就不要胡思乱想了,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哥哥一定让你读上大学。

王桂花在一旁什么也没有说,不断的用手去擦掉眼泪。

陈大山使劲地抽着叶子烟,不断地咳嗽着。

陈建国兄妹俩赶紧把烟杆抢了过来,叫父亲不再抽了。

这一夜,全家西口人围坐在一起,没有了多余的话语,首至深夜,才陆续去睡觉。

躺在床上,陈建国想得更多的是怎样利用假期多挣一点钱,因为隔开学的时间只有半个月了。

确定了读中专和高中的问题,陈建国心里就没有那么复杂了,这一夜他睡得比较安稳。

接下来的十多天,陈建国又去乡里卖了西次竹笋,每一次他去和回来的时候都经过了李艳的小餐馆,他始终没有看到李艳。

就在最后一次卖完竹笋的时候,他在幸福酒家的对面巷道里足足坐了2个小时,仍然没有见到李艳的身影,也没有看到李艳丈夫黄伟的身影。

陈建国心里莫名的忧伤,其实真正见到李艳他顶多也说两句感谢的话,但他却很想见李艳一面后再去读书,或许他己经为李艳开了情窦,但这明显是很不现实的事情。

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人的感情也非常的复杂,不能用常理来解释,否则就不会有师生恋、姐弟恋、忘年恋了,更不会有人为了女人而失去江山、失去性命。

时间来到了1995年8月30日,第二天陈建国就要告别父母和亲人去省城读农校去了。

这一天,陈大山把王桂强一家、村支书陈开石等亲友请到了家里吃饭,既是给陈建国饯行,同时也希望长辈们多鼓励鼓励自己的儿子。

陈建国、王桂花夫妇拿出了家里所有好吃的菜和东西来招待大家,当然也缺不了龙凤大曲了,家里比过年还热闹。

当日下午,陈大山和王桂强都醉了,很早就去睡觉了。

只有陈建国和陈开石比较清醒,俩人在院坝里聊着天。

陈开石说:建国,这次你去读中专也是不错的选择,在学校一定要好好的读书,学到真正的本领,将来毕业了能有一技之长。

再说了,你学到本事了,毕业后也可以来村委会工作,我看近几年中央的政策好着呢,农村将会要大的发展,正需要你这样有知识的年轻人,我会向乡党委推荐你的。

陈建国说:幺爷爷,我一定会认认真真读书,至于干什么真的还没有想好。

再说,村里的工作挺难的,我怕自己承担不了这个重任。”

陈开石说:先搞好学习吧,三年时间,有的是时间思考。

这样吧,你也早点休息,和家人说说话,我就先走了,这是100元钱你拿着去买点学习用品,幺爷爷的一点心意。

陈建国说:幺爷爷,您能来我就很感谢了,咋能让您再破费?

陈开石说:快收下,什么都不要说了,我走了,不听话我可要揍人!

说完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陈建国连忙送了陈开石一程,回到家里又帮着王桂花洗碗、打扫家里的卫生。

晚上的时候,陈大山和王桂强都醒来了,王桂花和李香、陈建梅正在着给陈建国收拾东西。

想着儿子明天就要走了,王桂花心中不舍,眼睛红红的,这是儿子长这么大第一次远行,而且还是去省城那么远的地方,她怎么也放心不下。

李香说:嫂子,你就放心吧,建国己经快18岁了,再说他那么聪明的孩子,你尽管放心好了。

王桂花说:“他舅妈呀,我又舍不得他走,又担心他在学校吃不好、睡不好怎么办?

李香说:他是去读书,几个月就会回来,再说你实在想看他,到时候我可以抽空陪你去呀!

学校的饮食、住宿都很不错的,很多城里的孩子都住得惯,建国肯定会习惯的。

王桂花听兄弟媳妇这么一说,心里算是放下心来了。

她把自己亲手缝制的布鞋给建国装在了旅行包里,希望他能时刻穿在脚上,这是平淡、朴实但却慈祥的母亲对儿子即将远行最好的礼物。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此刻,也许是最能恰当表述此情此景的语言了。

这一天,全家人聊得很晚,度过了难得的团聚之夜。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冀ICP备202301097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