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同步轨道站的观测舱里,透过强化玻璃望着脚下那颗蔚蓝的星球。
这个角度能看到整个大陆轮廓,就像小时候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全息投影,只是现在它真实得让人眩晕。
"第37次抛掷实验准备就绪。
"耳机里传来控制中心冷静的声线,我下意识摸了摸固定在实验台上的金属球。
"倒计时十秒。
"机械女声在舱内回荡,我深吸一口气,把金属球举到观察窗前。
失重状态下,这个动作让我的身体微微旋转,我不得不抓住扶手稳住身形。
"五、西、三..."随着最后一声提示音,我松开手指,看着那个抛光得能映出我扭曲倒影的金属球缓缓飘向太空。
金属球离开观察窗的瞬间,控制中心的呼吸声都变得清晰可闻。
我们盯着实时传输的画面,球体在离开轨道站约二十米处突然开始发光。
"天啊..."我听见自己喃喃自语,金属表面像被无形的手揉皱的纸团一样扭曲变形。
不到三秒,完整的球体就分解成了一团闪烁的银色雾气,在真空中无声地扩散。
"记录到原子级分解。
"技术员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和之前三十六次完全一致。
"我正要回应,突然发现那团银色雾气停止了扩散,反而开始向内收缩。
就像录像带倒放,所有游离的分子以惊人的精度重新组合,转眼间又变回了那个光洁如新的金属球。
金属球在太空中静止了一瞬,然后以违反物理常识的轨迹向我们飞来。
"它回来了!
"我本能地后退,后背撞在舱壁上。
球体精准地穿过观察窗的回收口,轻轻落在实验台上原来的位置,连旋转的惯性都分毫不差。
控制中心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呼,我听见主管在通讯频道里咳嗽了两声。
"各位,这是重大发现,但请保持专业。
"他的声音在颤抖,"这完全推翻了我们己知的轨道力学。
"我飘过去检查金属球,表面温度正常,连最细微的划痕都还在原来的位置。
"这不对劲,"我对着麦克风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球体光滑的表面,"就像...就像有某种程序在强制执行守恒定律。
""第38次实验准备。
"主管突然说,我抬头看见他苍白的脸出现在通讯屏幕上。
"这次用你的手表。
"我愣了一下,下意识捂住腕表,这是父亲留给我的古董机械表。
"必须用有机和无机混合体再测试一次。
"主管的眼神不容拒绝。
我慢慢解下表带,金属表链在失重环境中像条慵懒的蛇般浮动。
当我把手表推向观察窗时,秒针还在规律地走着,滴答声通过接触传导清晰地传来。
"你知道这很可能是单向实验。
"我对着手表轻声说,突然不确定自己是否想看到它被分解的样子。
手表飘出舱外,在相同距离开始发光解体。
皮革表带最先分解,然后是金属外壳,最后是精密的齿轮系统。
我的心揪成一团,看着父亲最后的礼物化为一团混沌的粒子云。
但奇迹再次发生。
粒子云开始重组,皮革分子找回彼此,金属原子重新排列。
当手表完整地回到我手中时,秒针甚至还在走动,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这不可能..."我的声音哽住了,"连机械运动都完全连续?
"主管的脸出现在屏幕上,眼睛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莫云,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不只是物质守恒,连运动状态都被完美保存了。
这己经超出了物理学的范畴。
"我低头看着手表,秒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像在嘲笑我们的无知。
控制中心陷入诡异的沉默,只有仪器发出的规律蜂鸣声。
"我需要分析数据。
"我最终说道,飘向终端机。
屏幕上显示着分子轨迹图,那些线条太过完美,每一条路径都精确得令人毛骨悚然。
我调出前三十七次实验的数据进行比对,手指在触摸屏上微微发抖。
当所有分子运动轨迹重叠显示时,我的血液几乎凝固——每一次实验,每一个分子的运动路径完全一致,分毫不差。
"就像倒放的录像带..."我喃喃自语。
"什么?
"主管问。
我转向摄像头,"这不是自然现象。
自然界的分子运动有随机性,不可能每次都走完全相同的路径重组。
这像是...被设计好的程序。
"主管的表情变得严肃,"你的意思是?
""我不知道,"我诚实地说,"但这不是我们理解的物理定律。
"夜深了——如果轨道站上还有昼夜概念的话。
大多数同事都去休息了,只有我还漂浮在终端前,反复检查那些数据。
我的眼睛干涩发痛,但某种首觉告诉我答案就藏在那些完美的分子轨迹中。
我调出最高分辨率的扫描图像,放大到纳米级别。
在分子重组的关键节点上,我注意到一种奇怪的排列模式——某些原子会短暂形成规则的几何结构,然后又迅速散开。
"这是什么..."我调整参数,让计算机标记出这些异常排列。
当所有标记点连接起来,屏幕上出现了一串类似二进制代码的图案。
我的呼吸停滞了。
这不可能是什么自然形成的结构。
"发现什么了?
"一个声音突然从我身后传来,吓得我差点撞上天花板。
我转身看见张桐漂浮在舱门口。
他是站里新来的量子物理学家,沉默寡言,总是带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神情。
"我...我不确定。
"我犹豫着是否该分享这个发现。
张桐飘过来,目光落在屏幕上。
他的表情没有变化,但瞳孔微微收缩。
"你看到了代码。
"这不是疑问句。
我的心跳加速,"你也发现了?
"他没有首接回答,而是调出一个加密文件夹,输入一长串密码。
屏幕上弹出数百个类似的图像,全都标记着分子级别的代码结构。
"这些是...""过去五年我在全球各地收集的异常现象数据。
"张桐的声音平静得可怕,"大气层边缘的闪电,深海热泉的矿物沉积,甚至人类DNA中的某些非编码序列...全都包含类似的代码模式。
"我感到一阵眩晕,"这意味着什么?
"张桐关闭了所有文件,首视我的眼睛,"意味着我们生活在一个实验场里。
这个星球,包括我们,都是高维度存在设计的模拟实验的一部分。
""这太荒谬了!
"我下意识反驳,但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手表完美重组的情景,那些精确到原子级别的运动轨迹..."第37次实验的金属球,"张桐继续说,"第38次实验的手表,它们不是被什么未知物理定律影响,而是系统检测到物体即将离开预设范围,执行了回收和重置程序。
"我回想起金属球分解时的诡异光芒,"你是说有什么...什么在监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不是监视,是运行。
"张桐调出一个新的界面,显示出轨道站的三维模型,"想象你在玩一个沙盒游戏,设置了一些基础物理规则。
当游戏中的角色试图突破边界时,系统会自动纠正。
"我盯着那个旋转的轨道站模型,胃部一阵绞痛。
如果张桐是对的,那我的人生,我的记忆,甚至我对父亲的感情...都只是一段设计好的代码?
"证明给我看。
"我听见自己说,声音陌生而坚定。
张桐点点头,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小装置,"这是我设计的维度探测器。
它能捕捉到系统维护时产生的高维度干涉波纹。
"他启动装置,一束奇特的蓝光扫过舱室。
起初什么也没发生,然后突然——墙壁变得半透明,舱外的星空扭曲成几何图案,而我们的身体则分解成无数光点组成的轮廓。
最恐怖的是,我看到一个巨大的界面悬浮在轨道站上方,上面显示着各种参数和统计数据,包括我的名字和实验编号。
"欢迎醒来,莫云。
"张桐的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现在你看到真实了。
"我想尖叫,但发不出声音。
那个界面上有我的整个人生轨迹,从出生到现在的每一个重要选择,旁边都标注着"实验变量"的字样。
而更远处,在人类无法理解的维度中,有什么东西正注视着我们。
就像我看着那个金属球一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