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星河站在诊所的天台上,任由夜风吹乱他的头发。
手中的银色钥匙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那串数字"3347"仿佛在嘲笑他的无知。
他己经连续三天没有好好睡觉了,每次闭上眼睛,就会看见那些混乱的记忆碎片。
他打开手机,调出最近拍摄的照片。
在过去的72小时里,他翻遍了自己的公寓、办公室和所有可能藏有线索的地方。
最终,他在书房的一个暗格里发现了一个老式硬盘,上面刻着同样的数字:3347。
硬盘里的内容让他不寒而栗。
那是一段段实验记录视频,日期显示在2025年。
视频中的他穿着白大褂,正在操作一台陌生的记忆提取设备。
最让他震惊的是,实验对象竟然是他自己。
"第47次记忆移植实验,"视频中的他对着镜头说,"这次尝试植入2020年至2025年的记忆片段,以测试长期记忆的可塑性。
"魏星河的手开始发抖。
他清楚地记得,2020年到2025年,他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
但视频中的场景却完全不同——那是一间地下实验室,墙上贴满了各种记忆图谱,有些图谱上打着红色的"失败"标记。
他继续翻看视频,突然,一段加密文件引起了他的注意。
文件名为"Project Mnemosyne",这是希腊神话中记忆女神的名字。
输入钥匙上的数字"3347"后,文件成功解密。
里面是一份详细的实验计划书,署名让他如坠冰窟——"魏星河博士,记忆科技首席研究员"。
计划书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记忆移植技术,将一个人的记忆完全替换成另一个人的。
"这不可能......"魏星河喃喃自语,感觉天旋地转。
他颤抖着打开最后一份文件,那是一份自愿参与实验的同意书,上面赫然签着他的名字。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看见自己在实验室里日以继夜地工作,看见自己签署同意书时的决绝,看见记忆移植设备启动时的刺目蓝光......所有的记忆碎片终于拼凑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他踉跄着后退,靠在冰冷的围栏上。
夜风呼啸而过,却吹不散他内心的恐惧。
原来他一首以为的真实人生,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记忆实验。
那些熟悉的场景、温馨的回忆,全都是移植的产物。
更让他绝望的是,他发现自己己经分不清哪些是真实的记忆,哪些是被植入的。
就像那个总是停在3:33分的闹钟,它究竟是实验的标记,还是真实生活的痕迹?
魏星河颤抖着掏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那是他唯一能想到的求助对象——记忆科技的前任首席技术官,也是他研究生时期的导师,林教授。
"林教授,我是魏星河,"他的声音沙哑得几乎说不出话,"我需要您的帮助。
关于Project Mnemosyne,您知道多少?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久到魏星河以为对方己经挂断。
终于,林教授开口了,声音里带着深深的疲惫:"星河,你终于想起来了。
来实验室吧,有些事情,是时候告诉你了。
"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