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幻想小说城!手机版

幻想小说城 > > 千烟塔(冯子安严世蕃)免费阅读完整版小说_最新小说全文阅读千烟塔冯子安严世蕃

千烟塔(冯子安严世蕃)免费阅读完整版小说_最新小说全文阅读千烟塔冯子安严世蕃

徽墨白 著

其它小说完结

其他小说《千烟塔》,由网络作家“徽墨白”所著,男女主角分别是冯子安严世蕃,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容,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安徽皖南山区。姓冯的一个村庄。书生进京赶考。高中状元。皇上问他家乡什么样的?他紧张之下描述的家乡。导致他一生的坎坷崎岖。

主角:冯子安,严世蕃   更新:2025-04-28 14:01:4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千烟塔》皖南的春天总是来得早。

冯子安站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青山,手里攥着那封己经翻看了无数次的荐书。

再过三日,他就要启程赴京赶考了。

"子安,又在发呆?

"母亲冯氏挎着竹篮走来,篮子里装着刚从地里挖出的新鲜野菜。

"娘,我在想,若是我 考不中..."冯子安的声音低了下去。

"胡说!

"冯氏打断儿子的话,粗糙的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爹在世时常说,咱们冯家村虽小,却出过举人。

你比他聪明十倍,定能高中。

"冯子安望着母亲被阳光晒得黝黑的脸庞和过早斑白的鬓角,心头一热。

父亲早逝,是母亲一手将他拉扯大,靠给人缝补浆洗供他读书。

村里人都说冯氏傻,一个寡妇,不让孩子早些下地干活,反倒省吃俭用供他念书。

回到家中那间低矮的茅屋,冯子安点亮油灯,继续研读《论语》。

灯光如豆,映照着他清瘦的面庞。

窗外传来蛙鸣虫唱,远处偶尔有几声犬吠。

这就是他生活了二十年的冯家村——一个不过百户人家的小村落,土地贫瘠,十年九旱。

"子安哥!

"门外传来清脆的童声。

是同族的冯小妹,手里捧着几个鸡蛋,"娘让我送来的,说给你补身子。

"冯子安连忙推辞:"这怎么行?

你们家也不宽裕...""拿着吧!

"冯小妹硬塞进他手里,"全村人都盼着你考中状元哩!

到时候咱们冯家村就出名了!

"送走冯小妹,冯子安看着那几个鸡蛋,眼眶发热。

村里人虽穷,却都尽力帮他。

张大叔送来了半袋米,李婶子缝制了新衣,就连村东最吝啬的赵财主也借了他二两银子作盘缠。

三日后,天刚蒙蒙亮,冯家村老少都来送行。

冯氏给儿子整了整衣领,强忍着泪:"去吧,娘等你回来。

"冯子安深深一揖,转身踏上通往县城的路。

他不敢回头,怕看见母亲含泪的眼睛,怕动摇了自己赴考的决心。

两个月后,京城贡院外人头攒动。

冯子安随着人流进入考场,手心全是汗。

九天六夜的考试,他几乎耗尽了全部精力。

当最后一场考完,他踉跄着走出贡院,眼前发黑,差点晕倒在街上。

放榜那日,冯子安挤在人群中,心跳如鼓。

当听到"一甲第一名,徽州冯子安"时,他双腿一软,跪在了地上。

周围立刻爆发出一阵欢呼,几个同乡学子将他扶起,又拍又打地祝贺。

"冯兄!

你可是咱们徽州几十年来的第一个状元啊!

""快准备面圣吧!

听说皇上最喜欢召见新科状元了!

"冯子安恍如梦中。

他,一个贫苦农家出身的穷书生,竟然真的高中状元了!

面圣前夜,冯子安在驿馆辗转反侧。

礼部官员己经教导过他们面圣的礼仪,但他仍担心出错。

尤其是听说皇上喜欢询问新科状元的家乡风物,他该如何描述那个贫瘠的小村庄?

次日五更,冯子安穿戴整齐,随引礼官进入皇城。

穿过重重宫门,金碧辉煌的大殿让他目眩神迷。

当太监尖声宣布"新科状元冯子安觐见"时,他的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

"学生冯子安,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跪伏在地,额头触到冰凉的金砖。

"平身。

"一个温和却不失威严的声音传来。

冯子安小心翼翼地抬头,只见龙椅上坐着一位约莫西十岁的男子,面容清癯,目光炯炯有神,正是当朝天子。

"爱卿籍贯何处?

"皇帝问道。

"回陛下,学生乃徽州府黟县冯家村人。

"冯子安声音有些发抖。

"哦?

徽州是个好地方。

"皇帝似乎来了兴趣,"你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

"冯子安脑中一片空白。

礼部官员的叮嘱、自己准备的答词全都忘了。

他眼前浮现出家乡的景象——干旱的田地、低矮的茅屋、面黄肌瘦的村民...就在这电光火石间,他突然想起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讲的一个传说。

说很久以前,冯家村曾有一座宝塔,后来倒塌了。

还有老人说,村子远处的大山在雾中看起来像波涛汹涌的大海..."回陛下,"冯子安听见自己说,"学生的家乡是塔里千烟,塔外海无边。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

这算什么描述?

既非实情,又非诗句,简首不知所云!

谁知皇帝听后竟眼前一亮:"塔里千烟,塔外海无边?

好!

好一个富庶繁华、气象万千的地方!

朕早就听说徽州人杰地灵,果然名不虚传。

"冯子安愣住了。

他本想解释这只是个比喻,却见皇帝己经转向身边的大臣:"传旨,赐冯爱卿家乡免赋三年,另拨银两修缮宝塔,以彰其地文风之盛。

"退朝后,冯子安如坠云雾。

同科进士们纷纷祝贺:"冯兄好口才!

一句话就为家乡争得如此恩典!

""可我..."冯子安欲言又止。

他的家乡既没有塔,也没有海,只有干旱的田地和贫穷的村民。

皇上一旦发现真相,岂不是欺君之罪?

一个月后,当冯子安衣锦还乡时,远远就看见村口聚集了一大群人。

走近了才发现,不仅有全村老少,还有县太爷和一群陌生官员。

"冯大人回来了!

"有人高喊。

顿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冯子安下马,母亲冯氏第一个冲上来抱住他,泪流满面:"我的儿啊,你可算回来了!

"县太爷上前行礼:"下官参见冯大人。

奉圣命,特来冯家村考察千烟塔和无边海,以便规划修缮事宜。

"冯子安脸色煞白。

他拉着县太爷走到一旁,低声道:"实不相瞒,下官家乡并无宝塔,也无大海。

那日面圣紧张,口不择言..."县太爷先是一惊,随后却笑了:"冯大人,下官早己查明。

不过皇上金口己开,岂能收回?

况且..."他压低声音,"近年来江南赋税沉重,皇上正想找个由头减免。

您这一句千烟塔,倒是给了朝廷一个体面的理由。

""那这塔...""建就是了!

"县太爷笑道,"朝廷拨款,地方出力,建一座塔有何难?

至于海无边,下官看村外那片荒山,若种上松柏,远望如波涛,倒也应景。

"冯子安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看着欢呼雀跃的乡亲们,突然明白了:有时候,一个美丽的误会,或许能改变许多人的命运。

三个月后,冯家村中央竖起了一座七层宝塔,取名"千烟塔"。

村外的荒山上种满了松树,远望如碧波荡漾。

皇帝御笔亲题的"塔里千烟,塔外海无边"匾额高悬在塔门之上。

冯子安站在塔顶,望着焕然一新的家乡。

田里新修的水渠引来山泉,干涸的土地变得肥沃;村民们脸上有了笑容,孩子们在新建的学堂里读书识字。

"子安哥!

"冯小妹跑上塔来,脸蛋红扑扑的,"县里来了画师,说要给咱们村画千烟图呢!

"冯子安笑着点头。

他想,或许很多年后,人们会忘记这个传说的由来,但"塔里千烟,塔外海无边"的美名,将永远流传下去。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

冀ICP备202301097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