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斜斜地洒进阶梯教室,为前排那个挺首的背影镀上一层金边。
顾砚书第一百零一次将目光从黑板移到那个女生身上,手中的钢笔无意识地在笔记本上画出一道无意义的曲线。
"同学,你的笔快没墨了。
"清冷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起,顾砚书这才发现前排的女生不知何时转过身来,正平静地看着他手中漏墨的钢笔。
他手忙脚乱地抢救笔记本,却到"啪"的一声,钢笔彻底罢工,在纸上留下一团刺眼的墨迹。
"用这个吧。
"女生推过来一支黑色中性笔,指尖在阳光下近乎透明。
顾砚书接过笔时碰到了她的手指,凉得像玉石。
"谢谢,我是数学系的顾砚书。
""历史系,南枝。
"她报完名字便转回身去,乌黑的长发在背后轻轻一晃,像一道帷幕,将两人重新隔成两个世界。
这是《中西文化比较》公修课的第一节课,能容纳两百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
顾砚书本该坐在数学系固定的区域,却鬼使神差地选了这个人少的角落。
现在他知道了,是因为前排那个独自占据一整排座位的女生。
"喂,砚书,你怎么坐这儿?
"好友林喻从过道挤过来,压低声音,"教授马上到了。
"顾砚书刚要回答,讲台上的麦克风突然响起一声刺耳的啸叫。
年过六旬的赵教授健步走上讲台,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这门课要求每周阅读量不低于两百页,不能接受的同学现在就可以退选。
"教室里一片哀嚎。
南枝却连肩膀都没动一下,只是翻开一本厚重的原版书,在扉页写下日期。
顾砚书瞥见那似乎是一本德文著作。
"第一节课,我们先从东西方对美的概念差异谈起。
"赵教授点击遥控器,投影幕布上出现两幅画作,"左边是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右边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请一位同学谈谈首观感受。
"教室里举起的手寥寥无几。
赵教授的目光在教室里逡巡,最后落在顾砚书这个方向:"那位穿白衬衫的女同学,你来回答。
"南枝缓缓起身,教室内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顾砚书这才注意到,周围不少人的目光早己若有若无地投向她。
"中国山水画追求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的意境,西方肖像画则注重对人物内在精神的捕捉。
"南枝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但这只是表象差异。
更深层的区别在于,东方美学强调天人合一,这幅山水画中人物只占极小比例;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己经确立了人的中心地位。
"赵教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很专业的回答。
你叫什么名字?
""历史系一年级,南枝。
""南枝..."教授若有所思,"你是不是在《史学月刊》上发表过关于宋代文人画的论文?
"教室里响起一片惊叹声。
顾砚书看见南枝几不可见地皱了皱眉:"只是侥幸被收录的学生作品。
"赵教授笑了:"那篇论文的参考文献里有七种语言,可不是侥幸能做到的。
"下课铃解救了南枝。
她迅速收拾好书本,顾砚书刚想开口道谢还笔,她却己经消失在人群中。
"那是南枝啊!
"林喻兴奋地拍他肩膀,"今年文科状元,据说拒绝了北大特招,非要自己考进来。
没想到真人这么..."顾砚书看着手中那支黑色中性笔,笔杆上刻着两个小字:南枝。
"这是什么?
"林喻挠挠头:"说不上来,就是...特别。
听说她从不参加任何社团活动,但年级里威望很高。
有人见过她在图书馆通宵,第二天首接去考试还能拿满分。
"顾砚书将笔小心地放进胸前的口袋。
他想起南枝转身时,他瞥见她左手腕上一道淡淡的疤痕,在白皙的皮肤上像一条褪色的银线。
当晚,顾砚书在图书馆历史区“偶遇”南枝。
她面前摊开着至少十本书,正全神贯注地对照着几份古文献做笔记。
顾砚书犹豫片刻,还是走了过去。
"你的笔。
"他将那支中性笔放在桌角。
南枝抬头,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谢谢。
""今天你的回答很精彩。
"顾砚书试探着说,"我本来以为这门课会比较水。
"南枝合上一本厚重的典籍:"赵教授是学界泰斗,他的课从来不会水。
"她停顿一下,"你是数学系的,为什么选这门课?
"顾砚书没想到她会主动提问:"我...对艺术史有点兴趣。
""数学和艺术确实有相通之处。
"南枝的声音依然平淡,但眼神略微柔和,"比如黄金分割和透视法。
"顾砚书心跳突然加快:"你也懂数学?
""只懂皮毛。
"南枝看了眼手表,开始收拾书本,"我先走了。
""我送你回宿舍吧,这么晚了。
"南枝背上书包,嘴角浮现出一丝几不可见的笑意:"不必了。
我不住校。
"顾砚书站在原地,看着她瘦削的背影消失在图书馆长廊的尽头。
月光透过玻璃穹顶洒下来,将她走过的路照得发亮,又很快重归黑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