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本是个普通的历史爱好者,正对着电脑查阅明朝资料,突然一阵强烈光芒闪过,他眼前一黑,失去意识。
再醒来,己身处陌生之地。
西周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窗外传来小贩的叫卖声,可那方言他竟听不懂。
林宇起身,发现自己身着古装,心中大惊。
他推开门,见路人皆着明代服饰,心中不禁泛起嘀咕:“难不成我穿越了?”
此时,一位老者路过,林宇赶忙上前作揖问道:“老人家,请问这是何处,当今又是何年?”
老者打量他一番,说道:“此地乃应天府,当今是洪武八年。”
林宇听闻,确定自己真穿越到了大明。
他深知洪武年间朱元璋治国严苛,心中不免担忧。
为了在这陌生时代生存,林宇决定先找份生计。
他在街上转悠,发现自己对古代商业运作一窍不通,多次碰壁。
走投无路时,他看到一家私塾在招先生。
林宇凭借现代知识,在面试中引经据典,对答如流,成功被录用。
在私塾教书期间,林宇结识了当地的秀才李轩。
李轩见林宇学识不凡,时常与他探讨学问。
一日,李轩谈及当今朝廷正在推行的新政,林宇结合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发表了独特见解,令李轩大为钦佩。
随着时间推移,林宇逐渐适应了古代生活,但他心中始终有个念头:既然来到大明,定要做出一番事业。
只是这偌大的明朝,他该从何处入手,改变历史的轨迹呢?
林宇苦思冥想多日,终于想到一个方向——农业改良。
他记得现代的一些简单农耕技术,若能推广开来,必定能造福百姓。
于是,林宇向李轩透露了自己的想法,李轩虽半信半疑,但还是愿意助他一臂之力。
他们先是找到一块荒地,按照林宇所说的方法开垦、播种、灌溉。
周围的农民纷纷前来围观,都觉得这二人的做法甚是奇怪。
然而几个月后,这片土地作物产量远超其他田地。
消息很快传遍附近村庄,众人惊叹不己。
此事也传入官府耳中,官员们派人来查看情况,并将林宇带到衙门询问。
林宇向官员详细解释了新农耕法的原理。
官员意识到此方法大有可为,便上报朝廷。
朱元璋得知后,龙颜大悦,下旨召见林宇。
林宇怀着忐忑的心进京面圣,他知道,这是改变历史轨迹的绝佳机会,只要得到皇帝支持,就能大规模推广新技术,而他也将真正在大明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林宇决定投身水利工程,为百姓谋福祉。
他凭借对历史资料的记忆,知道此时明朝部分地区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经常发生水患。
他精心准备了一份详细的水利修缮计划书,托人转交给了负责水利工程的官员。
这份计划书引起了官员的注意,他派人将林宇招来,询问详情。
林宇面对官员,侃侃而谈,从水利设施的现状分析,到修缮的具体方案,再到未来的收益预测,说得头头是道。
官员对林宇的才华和见识十分赏识,决定让他参与水利工程的筹备工作。
在筹备过程中,林宇遇到了诸多困难。
首先是资金短缺,朝廷拨款有限,难以满足工程需求。
林宇西处奔走,联合当地富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他们出资赞助。
其次是技术难题,古代的水利技术有限,林宇结合现代水利知识,对传统方案进行改良,设计出更为合理的堤坝和灌溉系统。
工程开始后,林宇日夜坚守在工地,监督施工进度,解决各种突发问题。
工人们对这个年轻的监工既敬佩又畏惧,在他的带领下,工程进展顺利。
然而,就在工程即将完工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了洪水。
洪水冲垮了部分尚未完工的堤坝,情况十分危急。
林宇临危不乱,迅速组织工人抢险救灾,同时启动应急预案,疏散周边百姓。
在他的指挥下,众人齐心协力,终于成功抵御了洪水,将损失降到最低。
经此一役,林宇在水利工程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充分认可。
他的名字传到了朝廷高层耳中,命运的齿轮开始加速转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