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重生连载
穿越重生《江山与卿皆不负小说全文》是作者“栖云谣”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赵翊沈清歌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主要讲述的是:1.大宋元祐三年汴京城内牡丹初沈清歌站在铜镜由侍女为她系上最后一根丝淡青色的罗裙衬得她肌肤如腰间玉佩随着她的动作发出清脆声小姐今日真定能在皇后娘娘的寿宴上惊艳四侍女小桃笑着为她插上一支白玉沈清歌轻轻摇头:不过是随父亲赴宴罢何须惊她望向镜中的自己——十八岁的面容已褪去稚眉目如画却总带着几分疏作为当朝丞相沈喻的独她早已习惯在各种场合保持克...
主角:赵翊,沈清歌 更新:2025-04-04 02:43:34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大宋元祐三年春,汴京城内牡丹初绽。沈清歌站在铜镜前,
由侍女为她系上最后一根丝带。淡青色的罗裙衬得她肌肤如雪,
腰间玉佩随着她的动作发出清脆声响。"小姐今日真美,定能在皇后娘娘的寿宴上惊艳四座。
"侍女小桃笑着为她插上一支白玉簪。沈清歌轻轻摇头:"不过是随父亲赴宴罢了,
何须惊艳。"她望向镜中的自己——十八岁的面容已褪去稚气,眉目如画却总带着几分疏离。
作为当朝丞相沈喻的独女,她早已习惯在各种场合保持克制。马车穿过繁华的御街,
沈清歌掀起车帘一角。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如织,叫卖声此起彼伏。
这座都城永远如此热闹,仿佛永远不会为任何人的命运停驻。"清歌,
"沈喻的声音将她思绪拉回,"今日宴会上二皇子也会出席,你需谨言慎行。
"沈清歌点头:"女儿明白。"近来朝中局势微妙,太子赵翊与二皇子赵恒明争暗斗。
父亲虽为丞相,却始终保持中立,这也是官家信任他的原因。皇城巍峨,朱红宫门缓缓开启。
沈清歌跟随父亲穿过重重宫阙,来到设宴的紫宸殿。殿内早已宾客满座,
珠光宝气间尽是朝中重臣及其家眷。"沈相到——"随着内侍尖细的唱名声,
殿内众人纷纷行礼。沈清歌垂首跟在父亲身后,却能感受到无数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她早已习惯这种注视,从容不迫地行至席位。宴席开始前,皇后在宫女搀扶下入座。
她年约四十,雍容华贵,眉目间依稀可见年轻时的绝代风华。
"今日诸位爱卿携家眷前来贺寿,本宫甚慰。"皇后声音温和,"不必拘礼,尽欢才是。
"丝竹声起,舞姬翩跹。沈清歌小口啜饮着杯中果酒,
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上首——太子赵翊端坐于皇后身侧,一袭月白锦袍,面容清俊。
他神情淡然,仿佛这场盛宴与他无关。"那就是太子殿下?"邻座一位小姐小声问道。
"正是。听闻太子殿下精通兵法,十六岁便随军出征,平定西北叛乱。
"另一位小姐语气中满是仰慕。沈清歌收回目光。
她对这位太子的了解仅限于传闻——年少有为,却性情冷峻,不近女色。
官家曾多次为他选妃,皆被婉拒。宴至中途,沈清歌忽觉头晕目眩。起初以为是殿内闷热,
可不适感越来越强,体内似有一团火在烧。她强撑着向父亲低语:"女儿有些不适,
想出去透透气。"沈喻见她面色潮红,关切道:"可要唤太医?""不必,许是饮了酒。
"沈清歌勉强一笑,"女儿去御花园走走便回。"离开喧嚣的紫宸殿,夜风拂面,
却无法缓解体内异样的燥热。沈清歌扶着一株海棠树,呼吸急促。她不是无知少女,
立刻意识到自己可能被人下了药。"小桃...小桃在哪?"她环顾四周,
侍女不知何时已不在身边。恐惧如潮水般涌来——在这深宫之中,一个女子若失了名节,
不仅自己身败名裂,更会连累家族。视线开始模糊,沈清歌跌跌撞撞地向更僻静处走去。
必须离开这里,必须找到父亲...可双腿却像灌了铅一般沉重。转过一座假山,
她猛地撞入一个坚实的怀抱。"何人?"清冷的男声在头顶响起。沈清歌抬头,
对上一双如墨般深邃的眼睛——是太子赵翊。她本能地后退,却脚下一软,险些跌倒。
赵翊皱眉扶住她:"你...是沈相之女?"沈清歌想回答,可喉咙干涩得发不出声音。
体内热浪翻涌,理智正一点点被吞噬。她抓住赵翊的衣袖,指尖发颤。赵翊察觉异样,
伸手探向她额头,触手滚烫。再看她面色潮红、眼神涣散,
顿时明白过来:"你中了'春宵散'?"这是宫廷禁药,无药可解,
唯有...沈清歌听到药名,如坠冰窟。
她强撑着推开赵翊:"殿下...请...请离开..."赵翊却未松手,
眼中闪过复杂神色。他当然知道此药危害,也明白若被人发现他与丞相之女在此,
将引发怎样的风波。可若置之不理..."得罪了。"赵翊突然将她打横抱起,
大步走向附近的偏殿。沈清歌意识模糊间感到自己被轻柔地放在榻上,
有人为她拭去额上汗水。她想要抗拒,可身体却背叛了意志。"我会负责。
"这是她陷入混沌前听到的最后一句话。2.晨曦微露时,沈清歌恢复了清醒。
身体的不适已消退,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喻的羞耻与震惊。她缓缓坐起,
发现自己衣衫整齐地躺在偏殿的榻上,身上还盖着一件陌生的外袍——月白色锦缎,
袖口绣着暗纹龙纹。太子之物。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沈清歌捂住嘴,泪水无声滑落。
她竟然...与太子..."姑娘醒了?"一位年长宫女推门而入,手中端着茶盏,
"殿下吩咐,姑娘醒后饮下这安神茶,奴婢会送姑娘出宫。"沈清歌接过茶盏,
手微微发抖:"殿下他...""殿下有要事处理,已先行离开。
"宫女语气恭敬却不失疏离,"殿下说,此事不会有人知晓,请姑娘放心。
"沈清歌饮尽茶水,苦涩在舌尖蔓延。她当然明白太子的意思——昨夜之事将如露水般蒸发,
不留痕迹。这本该是她所愿,可心底却涌起一丝难以名状的失落。
"我的侍女...""已在宫门外等候。"宫女递上一件素色披风,"姑娘请随奴婢来。
"避开主道,穿过曲折的回廊,沈清歌被悄悄送出宫门。小桃一见她便红了眼眶:"小姐!
奴婢找您找得好苦!"沈清歌勉强一笑:"我没事,回府再说。"马车内,
小桃低声道:"昨夜小姐离席后不久,二皇子的人也悄悄离席。老爷发现小姐不见,
急得差点惊动官家,幸好有人传话说小姐身体不适先回府了..."沈清歌心头一震。
二皇子?难道下药之事与他有关?可为何针对她这个丞相之女?回到沈府,
沈喻已在书房等候。见女儿安然归来,他长舒一口气:"清歌,你昨夜去了何处?
为父派人寻遍皇宫..."沈清歌跪倒在地:"女儿不孝,让父亲担忧了。
"她无法启齿昨夜之事,只得编造道:"女儿饮酒不适,在御花园凉亭歇息时睡着了,
醒来已是天明。"沈喻审视着女儿,目光如炬。良久,他叹息一声:"起来吧。
近日朝中不太平,你少出门为妙。""女儿明白。"接下来的日子,沈清歌闭门不出。
她试图忘记那晚的事,可每当夜深人静,总会想起那双深邃如墨的眼睛和那句"我会负责"。
他记得她吗?他知道她是沈相之女吗?还是说...那晚对他而言,不过是一场意外?
与此同时,东宫内。赵翊站在窗前,手中把玩着一枚白玉簪——那夜在偏殿拾到的。
簪子素雅简洁,只在末端雕着一朵小小的海棠。"殿下,查清楚了。
"心腹侍卫萧进低声禀报,"那日宫宴,二皇子的人确实在沈小姐酒中下了药。
他们知道沈相中立,想通过毁沈小姐名节逼沈相站队。"赵翊眼中寒光一闪:"果然是他。
""还有一事...沈小姐回府后,沈相暗中派人调查此事,
但似乎...并不知是殿下...""很好。"赵翊打断他,"继续盯着二皇子那边。
至于沈小姐..."他摩挲着玉簪,"我自有打算。"3.三个月后,白鹿书院。
沈清歌身着青色儒衫,头发束成男子发髻,手持书卷穿行于回廊间。自那件事后,
她以养病为由来到京郊别院,又化名"沈青"在这座闻名遐迩的书院借读。"沈兄,
今日讲《春秋》吗?"一位同窗招呼道。沈清歌微笑点头。在这里,没人知道她是女子,
更不知她是丞相之女。她只是"沈青",一个才华横溢的寒门学子。讲堂内,学子们已坐定。
沈清歌展开书卷,开始讲解:"今日我们讲《春秋》中'郑伯克段于鄢'一节。
这段记载看似简单,实则暗含深意..."她声音清朗,见解独到,很快吸引众人专注聆听。
谁也没注意到,讲堂最后方多了一位陌生"学子"——一袭朴素青衣,
却掩不住通身贵气的赵翊。赵翊本是微服私访书院,却意外被这年轻"书生"吸引。
"他"眉目如画,讲解深入浅出,引经据典间尽显才学。"...故而《春秋》笔法,
一字寓褒贬。"沈清歌总结道,"诸位若有疑问,尽可提出。"一位学子举手:"沈兄,
若按此理,当今太子殿下平定西北之乱,《实录》记'太子翊大破西戎',
这'破'字是褒是贬?"沈清歌心头一跳。三个月来,她刻意回避任何关于太子的消息,
此刻却避无可避。"依在下浅见,'破'字中性,重在事实。"她谨慎回答,
"太子殿下用兵如神,保境安民,自有公论。""沈兄见过太子殿下?"那学子追问。
"未曾。"沈清歌垂眸,"只是听闻。"赵翊眯起眼睛。这位"沈兄"谈及他时,神色有异。
更奇怪的是,"他"的侧影莫名熟悉...课后,沈清歌独自来到书院后山的竹林。
这里清幽僻静,是她常来读书的地方。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让她暂时忘却烦恼。
"沈兄好雅兴。"突如其来的声音吓得沈清歌手中书卷落地。转身一看,
竟是讲堂上那位陌生"学子"。近距离看,此人剑眉星目,鼻梁高挺,
虽衣着朴素却气度不凡。"阁下是..."她弯腰拾书,刻意压低声音。"在下赵七,
新来学子。"赵翊假意拱手,目光却未离开"他"的脸。近距离看,"沈兄"肌肤细腻如瓷,
睫毛纤长,哪有半点男子模样?沈清歌被他看得心慌,强自镇定:"赵兄有事?
""听沈兄讲学,受益匪浅,特来请教。"赵翊随手拿起她放在石桌上的笔记,
"沈兄字迹秀美,倒像...""像女子字迹?"沈清歌心头一紧,故意粗声道,
"家母早逝,幼时由姑母教导书法,故而字迹偏柔。"赵翊不置可否,翻动笔记,
突然停在一页——上面抄录的竟是一首闺怨诗。"沈兄好兴致。"他意味深长地念道,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不想沈兄也有这般细腻情思。"沈清歌耳根发热,
伸手欲夺回笔记:"随手抄录罢了。"两人争夺间,赵翊故意一绊,
沈清歌猝不及防向前扑去,被他稳稳接住。这一撞,束发的簪子脱落,青丝如瀑泻下。
四目相对,时间仿佛静止。赵翊看着怀中人——乌发雪肤,杏眼樱唇,
哪里还是什么"沈兄"?更令他震惊的是,这张脸与记忆中那晚的女子重合..."是你。
"他脱口而出。沈清歌也认出了他——那双眼睛,那夜在月光下凝视她的眼睛。太子赵翊!
她猛地推开他,踉跄后退:"殿下恕罪,民女...""沈清歌。
"赵翊准确地叫出她的名字,"丞相沈喻之女。"沈清歌面如死灰。他早就知道?
这三个月的平静生活,原来只是一场幻梦?"那夜之后,我派人寻你。"赵翊上前一步,
"你却消失了。""殿下何必寻我?"沈清歌苦笑,"那夜...那夜只是意外。
殿下已仁至义尽。""意外?"赵翊眼神锐利,"你可知那药是谁下的?为何针对你?
"沈清歌一怔:"二皇子?""你果然聪明。"赵翊点头,"他想通过你拉拢或威胁沈相。
那夜若非我偶然遇见你...""多谢殿下相救。"沈清歌打断他,不愿回想那羞耻的一幕,
"但此事已过,请殿下当作从未发生。"赵翊凝视她许久,
突然问道:"为何扮作男子来书院?"沈清歌抿唇:"女子不能入学,可我...想读书。
"这个回答让赵翊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弯腰拾起那枚掉落的簪子——朴素的白玉簪,
末端雕着一朵海棠。"这簪子...""还我!"沈清歌急切地想夺回,那是她最心爱之物。
赵翊却将簪子收入袖中:"暂由我保管。明日此时,还在此地,我有话对你说。
"不等她回应,赵翊已转身离去,留下沈清歌一人站在竹林中,心乱如麻。4.次日清晨,
沈清歌刚踏入书院,便察觉气氛异常。学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见她走来,纷纷噤声,
投来异样目光。"沈兄..."一位平日交好的学子欲言又止。"发生何事?
"沈清歌心头涌起不祥预感。
那学子递过一张字条:"有人在书院各处张贴了这个..."沈清歌展开字条,
上面赫然写着:"白鹿书院沈青实为女子,更已失贞,有辱斯文!"她眼前一黑,
险些站立不稳。谁会发现她的秘密?谁又会知道那件事..."沈...沈小姐?
"学子试探地唤道,证实了众人猜测。沈清歌强自镇定:"荒谬之言,也值得相信?
""可是..."学子犹豫道,"有人声称亲眼见你在后山与男子私会,
还...还散开发髻..."话音未落,一群学子已气势汹汹地围了过来。"沈青,不,
沈小姐!书院乃清修之地,岂容女子混入?""更别说还是失贞之人!""滚出书院!
"指责声如潮水般涌来。沈清歌孤立无援,步步后退。她明白,
这必是二皇子的人所为——他们发现太子与她有接触,便想彻底毁掉她的名节。"住口!
"一声厉喝如惊雷炸响。人群分开,赵翊大步走来,一袭墨色锦袍彰显身份。
"太...太子殿下?!"众人慌忙跪拜。赵翊径直走到沈清歌身边,
冷眼扫视众人:"沈小姐乃丞相之女,孤特许她入书院求学。谁有异议?"无人敢应。
"至于那些污蔑之词..."赵翊声音更冷,"若让孤查出是谁散布,定不轻饶!
"学子们噤若寒蝉。赵翊转向沈清歌,声音柔和下来:"沈小姐受惊了,孤送你回府。
"沈清歌怔怔地看着他。此刻的赵翊与昨夜判若两人——威严、强势,
不容置疑地护在她身前。马车内,沈清歌终于找回声音:"殿下为何...""我查清了。
"赵翊打断她,"是二皇子的人发现我们接触,便想借此打击沈相和我。他们不知那夜之事,
只是猜测你女扮男装,想借机生事。
"沈清歌苦笑:"现在全京城都会知道丞相之女女扮男装混入书院,还...失了名节。
""未必。"赵翊从袖中取出那枚白玉簪,轻轻为她绾发,"若你成为太子妃,谁敢妄议?
"沈清歌震惊地望向他:"殿下此言何意?""字面意思。"赵翊目光灼灼,
"那夜我说过会负责。这三个月的寻找,昨日的重逢,都让我确信——我要娶你。
""因为责任?"沈清歌声音发颤。"因为是你。"赵翊的回答简洁有力。马车驶向丞相府,
车内的两人却各怀心思。沈清歌不知道,
一场更大的风波正在等待他们...5.丞相府书房内,
沈喻面色铁青地看着跪在面前的女儿,太子赵翊则站在一旁,神情肃穆。"荒唐!
"沈喻一掌拍在案几上,茶盏震得叮当作响,"清歌,你竟敢女扮男装混入书院?
还有那夜宫宴...你为何瞒着为父?"沈清歌垂首,
声音细如蚊蚋:"女儿怕父亲担忧...""沈相息怒。"赵翊上前一步,"此事错在本宫。
若非那夜...""殿下!"沈清歌急声打断,脸颊绯红。
她不愿那难堪的细节在父亲面前被提及。沈喻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
最终长叹一声:"殿下今日前来,不只是为告知小女身份暴露一事吧?
"赵翊挺直腰背:"本宫欲娶沈小姐为太子妃。"室内一片死寂。沈喻瞳孔微缩,
缓缓站起:"殿下,此事非同小可。小女名节已损,若入东宫,
恐遭非议...""正因如此,本宫更要负责。"赵翊语气坚决,"况且,沈小姐才华横溢,
正是东宫所需。"沈清歌猛地抬头。才华?原来在他眼中,娶她不过是为了"东宫所需"?
那夜他说"因为是你",不过是场面话罢了。沈喻沉吟良久,突然问道:"殿下可曾想过,
此事或许是有人设局,意在拉拢老臣?"赵翊坦然迎上沈喻审视的目光:"想过。
但即便没有那夜之事,本宫也会求娶沈小姐——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这句话让沈清歌心头一颤。她分不清这是太子的政治话术,还是...真心?
"老臣需要时间考虑。"沈喻最终道。赵翊点头:"明日早朝后,本宫等沈相答复。
"临走前,他深深看了沈清歌一眼,那目光复杂难辨。待太子离去,
沈喻疲惫地坐下:"清歌,你老实告诉为父,你对太子...可有情意?
"沈清歌指尖微颤:"女儿与太子不过两面之缘,何谈情意?""那便好。"沈喻叹息,
"这婚事表面风光,实则危机四伏。太子与二皇子争斗日盛,你若入东宫,
便是将沈家卷入漩涡。""女儿明白。"沈清歌低声道,"可如今名节已损,若不嫁太子,
只怕..."沈喻抬手打断:"为父自有计较。"次日黄昏,
圣旨降临沈府——册封丞相沈喻之女沈清歌为太子妃,择吉日完婚。接旨后,
沈清歌独自站在庭院中,望着天边如血残阳。一切发生得太快,
快得让她来不及思考自己的心意。她只知道,从今往后,
她的人生将与那个仅有两面之缘的男人紧密相连。6.大婚之日,汴京城万人空巷。
沈清歌身着大红嫁衣,头戴凤冠,在宫女搀扶下缓步踏入东宫。喜乐喧天中,
她只觉得一切恍如梦境。婚礼仪式繁复冗长。沈清歌机械地行礼、叩拜,直到被送入洞房,
才得以稍稍喘息。洞房内红烛高烧,锦被绣帐。沈清歌端坐床沿,
指尖不自觉地绞着嫁衣一角。不知过了多久,门外传来脚步声,她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门开了,进来的却不是赵翊,而是一位年长宫女。"太子妃恕罪。"宫女行礼道,
网友评论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