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逢睢县1937 年,豫东睢县,这座古老的县城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天空中,时常有日军的飞机呼啸而过,投下的炸弹让宁静的村庄瞬间化为废墟,百姓们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
县城的街道上,行人匆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与忧虑。
街边的店铺,大多半掩着门,生意冷清,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叫卖,也显得有气无力。
李晟,一位年轻的热血青年,从外地求学归来。
他身着一袭简单的长衫,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执着。
李晟的家庭在睢县算得上是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自小对他严格要求,期望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然而,在这动荡的年代,李晟目睹了太多的苦难与不公,心中的理想悄然发生了改变。
他渴望为国家和民族做些什么,于是毅然投身到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中。
这一天,李晟正在县城的集市上,向过往的百姓散发着抗日传单。
他的声音激昂有力,“乡亲们,日本鬼子已经打到我们家门口了,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
我们要团结起来,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我们的亲人!”
他的话语,如同火种,点燃了人们心中的愤怒与反抗的火焰。
王晶莹,出身于睢县的一个大户人家,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商人,家境殷实。
她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不仅知书达理,还心地善良,有着一颗爱国之心。
这日,王晶莹在丫鬟的陪伴下,来到集市上购置一些生活用品。
集市上嘈杂的声音中,李晟的演讲吸引了她的注意。
她停下脚步,静静地听着,眼神中流露出敬佩与认同。
当李晟发完传单,准备离开时,不小心与王晶莹撞了个满怀。
李晟连忙道歉:“实在不好意思,姑娘,我不是有意的。”
王晶莹抬起头,看到了李晟那充满歉意的眼神,心中微微一动。
她轻声说道:“无妨,公子也在为抗日之事奔波,实在令人钦佩。”
李晟看着眼前这位美丽大方的姑娘,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好感。
他笑着说:“姑娘谬赞了,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
两人就这样简单地交谈了几句,却仿佛有一种特殊的默契在彼此之间流淌。
这时,丫鬟在一旁催促道:“小姐,我们该回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