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晋统一蜀汉后,天下看似归为一统,实则暗潮涌动。
洛阳城中,百姓们表面欢呼雀跃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然而各方势力却在暗中谋划。
年轻的谋士诸葛炎(乃是诸葛亮之孙,字延昭)站在城楼上,望着繁华的街市,心中忧虑万分。
他深知晋朝虽以武力征服蜀汉,但人心并未真正归附。
许多蜀汉旧臣心怀不满,民间亦有不少人思念旧主。
一日,诸葛炎偶然间发现一份秘密名单,上面记录着诸多意图谋反之人,而为首者竟是一位曾经深受晋帝信任的将军。
当时身为刘备之孙的刘权(字汉德),在北边防守匈奴己经是十九年了,他和汉德俩人在北方谋划怎样光复蜀汉,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言语被有心之人听去向晋帝汇报,晋帝深知蛮族的凶猛,于是他下旨让刘权领兵二万去防守剑阁关,刘权:“延昭,陛下己经对吾等心存怀疑了,明日吾召集陷阵营前往剑阁关,今晚吾掩护汝先前往剑阁关,后面再和汝细说复国之事”。
诸葛炎:“汉德,吾先去和蛮族的族长商谈和祖父的约定可否兑现”。
诸葛炎快马加鞭向着蛮族部落奔去。
他凭借着祖父昔日与蛮族的交情以及自身卓越的口才,成功说服蛮族族长按兵不动,并表示愿意支持他们光复蜀汉的大业。
处理完此事后,诸葛炎即刻赶往剑阁关。
而另一边,刘权率领陷阵营日夜兼程向剑阁关进发。
一路上,他小心谨慎,既要应对晋军可能的监视,又要确保行军速度。
诸葛炎由于事务耽搁,比刘权晚出发一天。
但他一路疾驰,终于在仅落后刘权一天之时赶到了剑阁关。
两人于剑阁关前相见,皆是一脸疲惫却眼神坚定。
刘权道:“延昭,如今我们齐聚于此,剑阁地势险要,只要我们坚守,再寻机联络各方反晋力量,大事可期。”
诸葛炎点头称是,二人遂携手走进剑阁关,开始积极筹备防御工事和联络事宜,只待时机成熟,便高举复国旗帜,恢复蜀汉荣光。
突然有小兵急匆匆来报:“将军,外面有一人称是黄延,带着家眷前投奔将军”!
延昭:“汉德,此人是谁?
刚侯可知?
莫非是黄忠将军之后?
然也”。
刘权:“来人,快邀请黄老将军,你俩去备酒席及住处”。
黄延:“侄子,我听说你要复国,你可想好这可是谋反啊!”
刘权:“谋反?
我谋谁的反?
司马一家就是个窃国贱!
他窃了曹家的江山,又拿下了我爷爷的江山这是为何?
我在守关时遇一仙人,他说“我有天子之姿,帝王之像。”
老将军你说我是谋反吗?”
延昭:“老将军是问我将军可有胆量?”
黄延摸了摸胡子说道:“侄子,这位是?”
刘权这下才明白老将军半天在试探自己有没有胆量,这才回过神:“黄伯父,他是诸葛丞相的第三个孙子,伯父,你带了多少人马?”
黄延缓缓的伸出西根手指,权:西万?
黄延摇了摇头开口道:“西十万人!”
延昭:“这才西十二万人,还远远不够啊。”
刘权让人给黄延等人安排了住处,夜晚的月亮是格外的明亮,空气也是格外的清晰。
第二日清晨,刘权将众人召集起来商议军情。
黄延抱拳向刘权进言:“侄儿,虽我们现有人马,但粮草物资储备不足,需尽快解决。”
刘权皱眉沉思片刻后道:“黄伯父所言极是,我己命人去周边探查可征集粮草之处。”
就在此时,探子来报,说发现一支晋军正朝剑阁方向而来,人数约五万。
众人听闻脸色微变,刘权却镇定自若,“此乃天赐良机,若能击退这支晋军,既能得粮草辎重,又可扬我军威。”
诸葛炎附和道:“将军说得对,我们可利用剑阁地势设下埋伏。”
于是,刘权开始调兵遣将。
黄延率本部人马在正面佯装败退引诱晋军深入,刘权与诸葛炎则各领一军在两侧山谷隐藏。
当晋军追入山谷之时,刘权一声令下,两边伏兵齐出。
一番激战下来,晋军大败而逃。
刘权成功缴获大批粮草物资,军中士气大振,众人对于复国大业更加充满信心,而刘权的名字也开始在民间悄悄传颂开来,许多有志之士听到消息纷纷向着剑阁赶来投靠。
若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