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文章中的文化遗址都是结合现实改编,不符合实际情况请忽略。
对于人类祖先以及各个世界的文明都抱着十万分的尊重,有冒犯之处请指出。
小说≠现实,请勿带入实际情况。
西十五亿年前。。。
“又是一个崭新的星球,她又会孕育出怎样的生命呢?
给这些原始生命前体一点能量,其他的就给他们自由吧。”
他挥了挥手,一个散发着生机的能量光球便飞向了这个星球、接受能量之后的瞬间,原始生命前体形成了膜结构并能进行简单的新陈代谢,原始生命诞生了。
“…我们生活在地球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我们自认为了解颇多,其实科学家们也不知道地球上是怎么诞生生命的。
有的科学家认为是有造物主,他向地球投放了生命;有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一个更高等生命星球;不过也有人认为没有神的存在,他们更相信生命就诞生自地球,来自几十亿年前的高温闪电以及海洋,在闪电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有机物,有机物在原始海洋里凝聚形成团聚体,这种团聚体有膜的存在,膜将不同的有机物分成了不同的个体,它们获得能量,产生别的物质,就这样慢慢的形成了原始生命。
现在在实验室里己经可以实现前面的步骤,但是形成原始生命这个步骤无论重复了多少次都实现不了。
所以科学家们也在质疑这个理论,也是因此,很多科学家都相信有造物主的存在。”
“叮...”“这次的生命科学讲座就到这里吧,我们下次见。”
讲座结束后,孙砚走向实验室,他要继续观察烧瓶中的团聚体,或许今天就能见证原始生命的诞生呢,孙砚如是想着。
不过他也知道,这种想法可能是不切实际的,毕竟这么多顶尖科学家都观察不到,他一个普通的生物学家也不太可能吧。
不过他还是不想放弃,见证生命的诞生好像成了他的执念。
看着烧瓶中平静的液体,孙砚的思绪飞远了,好像他又回到了家乡的湖边,他的心也平静下来。
孙砚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区,虽然生活条件很差,但是孙砚很喜欢在山区里生活的时光,而现在他也时常怀念那连绵不断的山脉和平静没有波澜的湖泊。
那片湖泊位于座座大山之间,连绵的山脉围成了天然的漏斗状,形成了这一片湖泊。
这湖泊存在很久了,好像世界存在的时候它就存在着,村里的老人都说,他们迁进这片山区的时候这片湖泊就存在着。
神奇的是,湖泊里的水好像一首就是那么多,不随季节更迭而干枯或滋润,也不随日月交替而潮起潮落。
童年时,孙砚总是在湖边坐着,思考很多幼稚的问题:太阳是怎么形成的?
天上的云彩为什么能漂浮在空中?
天为什么是蓝的等等。
那片湖泊是孙砚的避风港,他总会在难过的时候跑到湖边,看着这汪浅浅的水,杂乱的思绪好像也会被平静的水面抚平。
一首到现在,只要思绪杂乱的时候他就会想起那片湖泊,亲切的感觉越来越明显,他也越来越想回家看看,好像有些问题的答案就在那里。
回家的感觉越来越迫切,又看了一眼烧瓶,孙砚决定去找院长。
院长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他也是神创论的支持者,他感慨生命的伟大并且感动于生命创造的奇迹,正是因为这份奇迹,院长认为,只有造物主才能让这个世界产生生命。
院长见到孙砚并且知晓了他的来意,很爽快的同意了孙砚回家的想法,并且还体贴地询问了孙砚的研究进度。
孙砚实话实说并安慰院长他不会因为这个实验影响其他的研究。
院长叹了一口气,说“孙砚啊,这个问题己经存在这么久了都没有人有所发现,或许世界上真的存在造物主。
就连最顶尖的物理学家不也是相信造物主的存在吗?
年轻人有追求是好的,但是要把控好尺度,还有很多课题没有结果,还是希望你能转变一下重心。”
孙砚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然后走出门去并把门默默关好。
院长看了看窗外,落寞地闭上眼,如果不是证明不了,谁又会放弃一个这么有意义的问题呢,而且创世主就算真的存在,他如果不想被发现又有谁能发现呢。
院长慢慢地摇摇头,又低头处理起了文件。
孙砚知道院长的好意,他叹了口气,暗暗下了决心,等他从家回来就不再研究这个问题了,就把这个问题留给以后的人吧。
孙砚甩了甩头,扶了一下眼镜,将要回家的期待冲淡了这股落寞,他买好车票就赶往车站。
火车上,孙砚看着外面的风景,从高楼大厦,变成低矮的村庄,又变成树林、草原和高山。
他感叹于生命的伟大,他多想看看生命是如何诞生的和细胞是怎么工作的啊,希望这次旅程能给他一个答案吧。
孙砚的家在山里,下了火车还要再坐摩的才能到家,终于,经过18小时的奔波,他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小山村。
这个小山村名为湖山村,因为这里有山有湖,又承载了村民对于风调雨顺的希冀。
孙砚背着包走向了半山腰的家,可是己经没有熟悉的身影坐在门前了。
孙砚刚进院子,映入眼帘的就是破败不堪的窗户,玻璃不知被谁砸破了,打开房门,尘土飘扬,地面也因为漏雨变得坑坑洼洼。
孙砚捂住口鼻,走进了儿时的家,静静地看着周围,儿时的回忆涌上心头。
孙砚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
平时奶奶会开垦些边角的土地来种粮食和蔬菜,孙砚就帮着奶奶撒种子、浇水,放学之后还会背着背篓上山捡些菌子和野果补贴家用。
虽然孙砚父母双亡,但是他和奶奶相依为命也不觉得有多么孤单,反而他因为每天规律的生活感到浅浅的幸福。
在一个普通的晚上,奶奶走了,沐浴着星光,倚靠着孙砚。
在这之后,小屋里再也没有了奶奶,后院却多了一个小土堆。
孙砚总会抽空来和奶奶说话,说着学习,聊着生活,就这样孙砚一天天长大,在政府的资助下读完高中,参加高考。
录取通知书寄来的那天,他拿着录取通知书跪在坟前,说着以后的生活又说着离别。
就这样孙砚在京城读了大学,因为成绩优异留学,回母校做了一位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员。
揉了揉湿润的眼眶,孙砚将后院的杂草收拾干净,搭好帐篷,又从背包里拿出准备的食物,趁着夜色,就着星光点点,他和奶奶说说这些年生活的辛酸与快乐,一首到很晚,他才钻进帐篷睡着了。
最新评论